在听到老师讲到将情绪刻度制成表格每天记录情绪的变化时,已经同步跟着老师说的在做,并且记录了当时听课时产生的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次数,发现的确如老师所讲,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己的情绪总在那几个区间摆动,和碎碎念结合时,记录的情绪产生的次数,就是碎碎念的次数。你有多少次碎碎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多少次,但是同一个碎碎念会夹杂不同的情绪,还需要不停的练习内观。有时,一个情绪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情绪,但也许这个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的根源,是它在作怪,如果挖的不够深,在做舒缓时还是会觉得差点什么。但是如果挖的够深,挖的够准,就有一种使用密码锁输对密码听到“咔嚓”一声的那种被打开的畅快感,就是它了的感觉。
在记录碎碎念和情绪时,便能找到问题的集中指向性,或者说是焦点总倾向,这个对于找到并找准问题的核心有很大的帮助。
在听到要写课后感言发到群里时,还是在迟疑,不能很快写,我发现自己有不写理由的碎碎念,“把内心独白写出来给自己看可以,但是要把自己内心想法赤裸裸的暴露出来给那么多人看岂不是太没安全感了”。我把碎碎念写出来,找对应的情绪,找刻度,但是我却不知该选择哪种情绪,后面的课程应该有,老师的课程环环相扣,每个知识点都要听,还要细细咀嚼,慢慢消化,细品的过程就是深入自己内在的过程,让我有勇气去触碰内在最深层的恐惧。
与此同时,我发现自己有了焦虑不安,想越级跳频,想听完所有课程再去写心得,不想听一个写一个,我觉察到了这种焦躁,觉察到了想越级跳频,觉察到了给自己设定了期限,期限将至还没做好,频率刻度一下从-3跳到了-16,从焦虑不安低频区跳到到自虐区(当然不是急转直下,是一个又一个相连的念头导致)。觉察到之后,我不设定期限了,因为设定期限是自己情绪刻度下滑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身体不适的根本核心。我觉察到设定期限若没达成就意味着会和其他制定好的计划产生冲突(制定期限完成听课任务,并且给自己制定必须听一课写一个心得,否则不可听下一节课。没写完就不能听下一节课就意味着会不能如期完成听课任务,就有了冲突),产生冲突就会能量对撞,会产生身体上的不适感,不是肌肉紧张就是头痛。
给自己做舒缓:
不设定期限,让自己潜下心来学习,弄懂老师讲的细枝末节,将每个知识点吃透弄懂才是重点。目的不是学完而是学会。老师的每句话都是知识点,需要参透,不是大脑想想就可以想明白的,有时老师的一句话需要静坐很久才能领悟,所以,珍惜每次听课的时间,用心(指听课加写课后感言)才能收获,听第二次加课后感言会有第二次的收获,每次收获都是前一次用心后的叠加,高楼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智慧是一字一字参悟出来的。精雕细琢看似很慢,但却融合了智慧,智慧岂是能用时间衡量的,所以,一切的慢,是为了更好的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