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般被翻译为苦修或苦行,它是无视沿途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积极有效的努力。它是提高在选定的道路上进行效率的充满技巧的过程。
修行是一种辅助物、媒介、工具、手段,用来达成获得永久灵性知识和体验的目标。
修行是一种表演,表达的是对既定道路的实践,它是一种手段,利用燃烧的欲望完成有技巧的表演。
修行的三重实践指导。即燃烧的欲望,自我研习,敬奉神。修行的这三个方面是瑜伽习练的根基。帕坦伽利强调要更多的实践而非推测臆想。
我们拥有肉身,行动器官,感觉器官,普拉纳能量,头脑,智性,自我意识。他们是我们的辅助物,工具,用以提升我们的修行。修行是分三层逐渐完成的,即外在修行,内在修行,灵性修行。他们分别是外在追求,内在追求,最深层的追求。想要达成某事,现有外部的准备,继而是内在的准备,最后是最深层的准备,从头部,到心再到核心,修行的深度与其所在的层次有关。
帕坦伽利将禁制,劝制,体式,调息,制感归类为外在修习,专注,冥想为内在修行,有种子的三摩地和无种子的三摩地为灵性修行。
每一个修行者都应该要记得:在所有三个层次上——外在/内在。灵性,八支都要练习。一个人需要穿透外围达到核心,再从核心回到外围。外在的修行带来深度,这种深度进而转化为内在修行中的精细成分,然后,内在修行使修习者得到升华,继续向内深入,走向核心,其修行就蜕变成为灵性修行。这个阶段,修行的三个分类逐渐模糊直至消失。自此之后的修行,起点便是居住在内在的个体灵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