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奋起抗争,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青年周恩来便是其中一位。1917年他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前往日本求学。临行前,他写下传扬百年的雄浑诗篇,抒发了自己报国济世的情怀和志向,也为一代热血青年相互砥砺、前赴后继的奋斗发声、立言:
无题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亟待寻找新的出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强力倡导“科学与民主”,在千千万万青年中撒下革命的种子。
《青年杂志》从第二期起改名《新青年》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报国志向,13岁时在课堂上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1917年6月,周恩来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同年9月,他登上求学日本的轮船。周恩来给同学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离开祖国前一晚,他写下这首《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这首诗深刻表现了周恩来力图破壁而为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而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也正是周恩来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主义传播者。受其影响,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正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在十月革命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信仰发生重要转折。他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
1919年3月,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正在创办大学部后,毅然决定回国学习。这次回国,周恩来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一批有志青年因此逐渐聚拢、团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聚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
邓中夏: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
学生和声:血战到底!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还我主权!
这是电影《建党伟业》中的镜头,冲在队伍前面的,是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邓中夏。五四运动中,他被推举为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成为革命青年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周恩来持续投入地坚持斗争。1919年7月,《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周恩来担任主笔。9月16日,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社团“觉悟社”成立,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新思潮。周恩来与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20名青年成为第一批社员。
1919年底,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版的共产主义书籍。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主要成员有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
在那段时期,中国大地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大批有志青年踏上追寻民族振兴的留学之路。
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在巴黎合影,第一排左四为周恩来
1920年11月,周恩来也登上了赴欧求学的邮轮。在欧洲,周恩来穿梭游历,考察“社会实况”,最终认定共产主义为“救国良方”。周恩来在给“觉悟社”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至此,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青年,都做出了以共产主义为自己毕生信仰与奋斗目标的选择。“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句洋溢着慷慨激越、壮阔雄浑的青春气息的诗句,正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代有志青年矢志报国的铮铮誓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