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孩都是上天派来天使,承担挽救一个家庭和指引一个家族未来的责任。

以前被父母是无条件爱孩子的观念洗脑,直到学习身心灵逐渐内观,发现每个婴儿出生时无论是人类哪怕是狼看向她的眼神都是满满的温柔和爱意,但看向成人的眼神却充满了敌意和警惕。
才明白每个婴儿是自带满满的爱来到世间的,因为她充满着无条件的爱,所以每个人都会在她的爱意中放松和滋养。
成年人的爱则在成长的过程中打折了扭曲了,那份口头中说着我是无条件的爱你的,被掩藏在潜意识背后的控制欲望要求希望而自带条件,让人无可反驳却也无比抗拒。
50,60年代出生的孩子,中国刚刚解放,整体来说物质匮乏家中小孩子却很多的现状,让父母不得不疲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需求,更何况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传统,树立父母绝对的权威,孩子无条件服从的家庭模式,这种在控制模式中长大的小孩普遍缺少肯定赞美,即便外在再优秀内在也始终无法自信。
现在天地之间正在平衡这份能量,这一代孩子长大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时,他们普遍希望进入政府机关老师医生这样铁饭碗的行业补充曾经童年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同时辛苦工作存钱赚钱不断弥补曾经童年物质匮乏的那部分能量;喜欢别人恭维抬高自己以弥补曾经在父母那里缺少的赞美和肯定;长大后终于拥有了人生的掌控权后,在人际关系领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复制父母的控制模式和惩罚模式,喜欢服从和顺从自己的人,否则各种恶意刁难,平衡童年那份屈从和讨好。
这代人也鲜少离婚,婚姻对他们来说就像曾经的原生家庭一样,哪怕只剩一张虚壳,也是安全感的最后保障。内在的自卑也让他们无法抵挡外在的闲言闲语,普遍活在别人的眼里和比较中才能证明自我的存在。
70,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新浪潮下成长的一代,这代人物质充裕,子女成为父母的心头宝,却也承载着父母的希望,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
尤其是女子,因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和独立意识增强,不再甘于奉献型的婚姻,敢于活出自己要回婚姻里的主动权,推动了中国的离婚潮,也逐渐倒逼宝妈男的成长。
这代人成长于福利坍塌角逐竞争的年代,长大了恐慌自己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拼命的考证努力的各种学习;恐慌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压力山大,早起晚睡的拼命打工赚钱理财炒股赚钱;恐慌身体透支疾病缠身,健身运动保健保险成为日常,恐慌年龄到了无法结婚生子,各种相亲,焦虑紧张压力恐慌是这代人的代名词,成长于竞争年代又创造出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90 后,00后,社会的新生力量,从小各种兴趣报班,多才多艺,自由个性,独立平等,生活在多次元的创造世界里。
若是父母压制和管控太多,很容易生出自杀和厌世的信念,觉得生而为人了无生趣。
如果父母改变观念,愿意跟随子女的成长,给她自由平等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自然而然的疗愈了父母原生家庭的创伤,指引父母解除竞争魔咒控制模式,进入创造型独一无二的新世界。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承担历史使命的天使,她们敢于选择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和感恩,谢谢他们的到来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模式,疗愈了我们的创伤,让我们一步步回归生活的本来面目。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成人是属于过去的。不用我们的观念污染他们,成为他们的阻碍,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