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扯大锯,拉大锯,老娘门上唱大戏,唤闺女,叫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一巴掌,打回去!”每当忆及这一家喻户晓的童谣,幼小时,姥姥一家人给予我的桩桩亲情,便会剪不断理还乱的缭绕于心,感恩于怀。
姥姥家居曲周县六疃村,在我村北十里。听母亲说,一九四三年,闹灾荒,姥姥曾带着孩子到山西逃荒,将我的三舅和姨卖到榆次,两位亲人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一九四四年八月我出生后,姥姥给我“叫满月”返回时,按照民俗不能让襁褓空手而归,家无隔夜粮的姥姥,用一小瓷碗,盛了半碗小米,作为礼物将我送我回胡近口老家。细心的母亲,将小碗妥善保管,至今仍留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度过了七十六年悠悠岁月。姥姥家,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庙会,会前几日,舅舅便会推着独轮车,叫我坐上车,前去六疃赶会。庙会期间,都会在村中间的关爷庙前,搭台唱几天大戏,表示庆祝。演出剧目,也多为本地的乱弹,四股弦,落子腔等。那时候,年幼的我,虽不懂戲,但好奇,常独自围着戏台周围见世面,看热闹:听小贩的吆喝,看遍布周围的地摊上摆的咸花生米,布老虎,袅糖等,新炸的油条和煎包,香味扑鼻,囊中羞涩,常常边看边咽唾沫。一次转悠中,听到戏台下边的观众,大声喊叫,砸住人了!我匆匆赶去观瞧,原来是舞台上表演武打,演员翻跟斗,用力过猛,方向不对,一个跟头翻到台下的观众席中,将瞧唱的观众,砸的嗷嗷乱喊叫。我的邻居在戏台边摆摊,卖汽水,原料是糖精井水配色素,在桌子上一杯杯摆放,他在摊前,大声吆喝:一杯一杯又一杯,杯杯里边放玫瑰!喝了一缸又一缸,缸缸里边放白糖,招来许多人围观品尝购买,生意兴隆!戏台周围还有拉洋片的,耍猴的。“猴不上杆,大敲会儿锣,多打几鞭”!瘦瘦的小猴子,在鞭子的威胁下,被迫翻跟斗,爬高杆,做种种幼稚活泼的表演,一次次唤起我年幼的同情心,皮鞭下的猴子,好可怜!记得,在庙会上,我曾花一毛钱 ,请理发师用手动推子理了发。在推子微微的咔嚓声中,第一次理了个“小分头”,全然没有老爹用刀给我剃头时的阵阵恐惧和难熬,心里好踏实。回到家便给父亲汇报推头的新鲜感。想不到爹严肃的说,花那么多钱推个头,还不抵剃的光,不值!待我懂事时,方悉,当时父亲拖家带口,一针一线,一角一分都来之不易!而每次庙会过后,母亲总会带我在姥姥家小住十天半月,舅舅就会用独轮车,边走边说,将我送回到胡近口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