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她儿子和我闺女一般大,前些日子她跟我诉苦说:每次回家,儿子都不愿跟自己,也不肯叫“爸妈”,父母想抱他也不给,还故意躲得远远的。看到儿子如此地抗拒自己,朋友好心酸也好苦恼。

原来,朋友生完儿子,产假到期之后就回到工作岗位上了,孩子托付给外婆带。平时一个月回去一两次,有时一个月一次也没有回。孩子平时都很少见到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第一句叫的都是“外婆”,尽管我也教孩子叫爸爸妈妈,但孩子就是不愿跟着学。
后来孩子学会了很多话,现在都三岁了,也上了幼儿园了,但是一直不肯叫“爸妈”,似乎跟“爸妈”两字有仇一样。
看到朋友如此难过,我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从孩子的角度看,相信孩子也很为难。妈妈只在自己身边待了几个月,之后都很难见到爸爸妈妈,日常生活里只有外婆外公,还有村里的小伙伴或其他老人。在孩子的记忆里,对“爸爸妈妈”的概念或许都是很模糊的。
对于久不久才能回去一次的父母,对孩子来说依然是陌生的,短暂的一两天还没产生什么情感依恋,父母又要离开自己了。
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对于自己的父母自然也就没啥深刻的印象可言了。你越想让孩子开口叫“爸妈”,孩子就越抗拒,甚至直接躲起来回避。
面对这样的留守儿童,相信大人小孩都有很多苦衷。目前,我们还没办法逼迫孩子做出改变,只能父母去努力弥补孩子。平时回不了家,多跟孩子电话或微信沟通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偶尔回去了,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多跟孩子肢体接触,多做一些有利于亲子互动的游戏等,给孩子留下多一些快乐深刻的记忆,慢慢地,孩子对父母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好。
此外,孩子的外婆这边,平时也可以多跟孩子讲讲父母的一些事情,虽然见不到人,至少孩子能多听听有关父母的消息,增强孩子心里对父母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