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慧园书屋(收༵录༵原༵创༵)文字゚灵感💋《正能量大讲堂》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六十七课 ‖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境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六十七课 ‖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境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6:28 被阅读0次

    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


    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境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诗,我们读了一遍,就觉得索然无味,不想再读第二遍;有的诗,却百读不厌,而且越读越有滋味。

    其中的原因,可能就与境界有关。前者太直、太露,诗人将要讲的话自己都讲完了,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想象回旋的余地;后者则相反,其丰富的内涵欲吐未吐,深沉蕴籍,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去思考,才知其中三昧。这种境界,我们就称之为含蓄性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和诗论家都非常重视含蓄之境。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着意将“隐”和“秀”两种境界加以区别:“文之英蕤,有隐有秀。隐者也,文外之重旨也”,“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和“文外重旨”就是一种含蓄之美。这种美感,光芒内敛,温婉深曲,读起来重关叠嶂,具有幽邃之境。含蓄的美,也特别适合东方人的传统美感和生活风范。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之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诗歌内容的含蓄深隐,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是表现手法的曲折隐晦。

    我们分别来阐述下。

    (1)内容上的含蓄深隐

      指诗意始终没有正面说出,读者只能去测度、去揣摩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轮廓,因此千百年来对诗意主旨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争论不一。无题诗是李商隐首创,其中大都内容复杂,题旨深曲,历来引起许多争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瑟瑟东风细雨来”、“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向令狐绹陈情,有人说是慨叹君臣遇合,有人说是党派争端。特别是那首《锦瑟》,歧义更多。有宋人计有功、清人纪昀的“艳情说”,清人朱鹤龄、朱彝尊、冯浩、近人张采田的“悼亡说”,清人何焯、薛雪的“自伤说”,宋人许彦周、黄朝英的“咏物说”,清人杜诏、近人张采田的“政治影射说”,清人屈复、近人梁启超的“寄托不明说”,清人王应奎“诗序说”等十多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题旨过于含蓄之故。但是这些都是特例,一般说来,诗意含蓄还是可以理解和觉察的,如:

    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表面上看是在咏歌洞庭湖的阔大气象。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一副描绘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名联。但诗作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描绘洞庭湖的浩瀚阔大气象,而是借此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垂青援引,因为通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已将自己不甘寂寞、希望引荐的意图含蓄道出。最后两句更是化用成语: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要将自己不愿“端居”化为实际行动。当然还有张籍和朱庆馀两人的比体诗也是含蓄的典范之作。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吧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闺意张水部》

    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的《酬朱庆馀》

    两诗一问一答,皆是比体。前者以一新妇身份,借询问夫婿画眉是否入时,来探听自己的诗作,对方是否中意,是否能够中举?张籍则借越女新装和一曲菱歌作喻,暗示朱庆馀的诗作别出心裁,具有民歌朴实清新,不是城中诸作可以匹敌的,暗示他应试肯定成功。双方的问答都在比体中含蓄道出。

    张籍还有首《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这首诗下还有一个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作者是写给李师道的,李师道是当时颇有威势的藩镇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李师道刻意拉拢当时的名士来为自己效力。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乃至中央官吏也往往去投靠李师道。

    张籍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国家统一,他当然不会接受李师道的拉拢。这首诗便是婉约回绝李师道邀请的一篇名作。全诗借男女之情来委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写的堂堂正正又委婉含蓄。

    (2)手法上的曲折隐晦

    如何才是含蓄手法,下面有三首同是李商隐写的诗,比较一下即可知晓。

    第一首曰《歌舞》:

    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第二首曰《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第三首曰《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清人纪昀对《歌舞》的评价是“殊乏蕴籍”;对《夜意》的评价是“小有情致,亦无深味”;对《嫦娥》的评价是“意思藏在第一句,却从嫦娥对面写来,十分蕴籍”。

    如果比较一下,纪昀说的确有道理,尽管三首诗为同一作者,但第三首比起前两首要好得多。因为第一首是正面直接道破,当读到“君倾国自倾”时,已明白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贪色亡国的历史教训。诗篇终了,诗意也随着完结,缺乏蕴籍和余味。第二首比起第一首来情味较浓一些:因相忆而形诸梦寐,梦醒而余香似乎仍在,但垂帘半卷,枕冷衾寒,一人独处的凄凉自不必言,虽含蓄但余味不浓。其实,一首好诗的内涵并不一定要特别说出,也不一定能够说出。

    我们再来看三首诗,这样三首诗,皆是送别友人之作,

    第一首是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首是王维的《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以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第三首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三首诗都是名作,但是如果要在这三首诗里选一首为最好的作品,那么大家认为是哪一首?

    三首诗尽管都很出名,但百尺竿头者还是第三首,其原因也还是在于表现手法的婉曲含蓄。它不像第一首直接点出与友人的别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不像第二首对着“解缆君已遥”的友人,直接抒发“望君犹伫立”的深情,而是像《嫦娥》一诗那样,从对面着笔,描绘友人的帆影渐渐消逝在碧空之下,眼前只剩下滚滚东去的大江在天地间流淌,《齐州送祖三》诗中的“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已尽含其中;《赠汪伦》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亦尽在其中,但均未直接点出,表现得含蓄深蕴。

    其实这个就说明一个问题,古典诗词写作重在含蓄,古典诗歌贵在含蓄。忌讳直白,好比是东方女性的美,美在哪里,美在含蓄。

    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我们写诗填词要注意这点。

    《楚吟》是抒写楚人的感情。《高唐赋》写楚襄王同宋玉登上高唐台上,所以说“山上离宫宫上楼”。在台上谈到神女的事,说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是日长日短只讲神女的事,这句暗指楚王只是追求声色享乐,不再接近贤人,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这是借楚王来指唐皇,他的用意借后两句来透露。

    《瑶池》首写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穆天子传》里讲周穆王用八匹骏马拉车,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西王母唱道:“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周穆王答道:“比及三年,将复而(尔)野。”三年后再来。《黄竹》歌是周穆王看到受冻的老百姓而作的歌。穆王约定三年再来,为什么不再来呢?说明他死了。西王母是仙人,从“不重来”里含蓄求仙无益的意思,讥讽唐皇的迷信神仙。

    这两首诗里各提出一个疑问,笫一首表面没有疑问,实际也有疑问,“无愁”同“自愁”矛盾,“宋玉无愁”何以“亦自愁”呢?第二首更明显,“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者的用意就明白了。

    我们来看下用问句做结。

    疑问作结,发人深省: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是营造含蓄美的又一手法。

      如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神往世外桃源,明知不可求而故问,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怅惘,令人叹息之、向往之。

    还有就是李商隐的一首诗“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李商隐的那两句,只是说在宫里饮宴到夜深回去,薛王沉醉了,寿王却很清醒。通过对比,说明寿王在宫里食不下咽,从而透露出他的妻子被父亲夺去的悲痛,对唐明皇进行讽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诗,指出皇帝宠爱太监,造成太监掌握大权,终于亡国。通过“轻烟散入五侯家”(指皇帝的恩泽只赐给太监)来进行讽刺。这两首诗,都是文笔比较曲折,没有直接对人和事物进行褒贬。

    我们接着要讲的是含蓄不能与隐晦、晦涩相提并论。含蓄同隐晦不同,诗里不明白说出的意思,人家看了自然懂得是含蓄,人家看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猜还猜不透,是隐晦。

    朱庆余《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官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原来这样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女子的痛苦,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不敢说话,就是含蓄的说法。

    含蓄的诗词要注意一点,不能使用冷僻的典故,用事要用大家都知道的,否则大家看了不明白,你要讲的是什么。这样就不成了,我们刚说了,含蓄不等于隐晦,那么含蓄的同义词是什么呢?含蓄的近义词是温婉。

    (3)含蓄在抒情的上的使用技巧

    含蓄在抒情上有两种常见的使用技巧:

      一是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儿,在古代读音是“泥”,在唐韵里是平仄两用的,在平水韵里是平声字,这首诗的作者叫金昌绪,唐代人。

    这首诗写的是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是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小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从而引出怕它啼叫时把梦惊醒,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这样表达出她迫切地想梦到辽西的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所以耐人寻味,比明白说出更有味,会给人更深的印象。

    大家知道韩子仓不?曾经有人问他,做诗的技巧,他就举了这首诗为例,说你能会使用这种手法,就已经得了诗中的三昧了。

    古代人写诗,很多是用的这样的手法。

    如唐人诗: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是崔国辅《怨词》写宫女对秦王的忠贞,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好像没有关系的罗衣讲起,说这件罗衣是秦王生前替她作的,因为在春风中舞得多了,在秋天里不能著了。说明在秦王生前,这个宫女好像生活在春风里那样,到秦王死后,她过的是萧瑟凄凉的生活。不再著秦王给她制的罗衣,也表示她对秦王的怀念,从而表达出她对秦王的忠贞来。

    这种表达方法也是含蓄的表现手法。

    含蓄的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想象来曲折地表达。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另一种是由一意转出另一意,所谓愈转愈深,这种转折也是凭想象来的。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里写的也是词人的想象,想象她用花卜归期,说梦话。一结春不解带将愁去,从春带愁来转出。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这是写春末景象,东风句要东风伴着蔷薇住下来,也就是希望春光能留下来,但到蔷薇花开时春光已快消逝,因而深一层地转出“到蔷薇,春已堪怜”,用来表达惜春的感情。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含蓄蕴藉的表情法:

    什么叫表情法,可以理解成情感的抒发形式, 情感抒发有很多形式,但是在诗词上有四种形式最为常见,这个就是梁启超先生提出的理论。含蓄蕴藉的四种表情手法。

    第一类是,情感正在很强的时候,他却用很有节制的样子去表现他,不是用电气来震,却是用温水来浸,令人在极平淡之中慢慢的领略出极渊永的情趣。

    这个意思是说,当我们要抒发的情感很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偏偏用不强烈的语言来表达,诗三百里的例子特多,大家可以在阅读诗经的时候,注意观察。

    第二类蕴借表情法。不直写自己的情感,乃用环境或别人的情感烘托出来。用别人情感烘托的,不直接的写出主观的情感,从侧面烘托出来,这样更引人入胜。

    第三类蕴借表情法,索性把情感完全藏起不露,专写眼前实景(或是虚构之景),把情感从实景上浮现出来。

    我们曾讲过“情景互藏”。也就是说把要抒发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来这个表现不同于比的手法,不是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委婉或者是间接的表达。

    魏武帝的东临碣石,这首诗歌就是典型的例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诗仅仅写映在他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对着这景有什么怅触,一个字未尝道及。但我们读起来,觉得他那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一齐流露。……

    第四类的蕴借的表情法,虽然把情感本身照样写出,却把所感的对象隐藏过去,另外用一种事物来做象征。……纯象征派之成立起自《楚辞》,……他(屈原)既有极秾温的情感本质,用他极微妙的技能,借极美丽的事物做魂影,所以着墨不多,便尔沁人心脾。

    如:惜吾不及见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这里讲的四类含蓄的表情法,也可以换一种说法:

    第一种是完全写景,作者的感情借景物来透露的,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言情,情不能达,则寄于景物;

    第二种是微露感情,借景物或事物来烘托的;

    第三种是借对方来透露自己的感情。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境

    这个更为常见了。例如,明明是我要表达思念远方的亲人,但是诗里却不这样表达,诗里表达的是远方亲人对我的思念,这样的例子很多。

    其实节奏上的流美婉转也是一种含蓄抒情的手法,这个手法,借助的是音节上的体现,这个呢,我们在以后讲古风的时候,在继续讲解。那么讲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必须用含蓄的表达手法,虽然我们一直说诗词忌直,贵曲。说诗歌忌讳直白,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诗歌都必须使用含蓄的表达手法,还可以使用直率的表现手法。直率的手法和含蓄正好相反。

    诗歌有写得婉转的,有写得直率的,要看适用的场合,作具体分析,不能说哪种是好,哪种是坏。例如,我们常说杜甫的诗歌,可以称为一部诗史,杜甫的很多作品表达手法是使用的直率的手法。杨慎用《诗经》中写得婉转的句子,来否定杜甫写得直率的诗,来否定诗史的说法,便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就使用的直率的表情手法,表情手法古诗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样的手法就是直抒胸臆。

    这里我们说下什么叫直白:直白就是诗词里的意象韵味干枯枯的,像白开水一样。这样的诗歌要不得。直率呢,就是直抒胸臆。还能体现出诗词的韵味和意象。

    例如:浪淘沙 

    料峭晓春寒,日上栏杆。莺歌燕语绿阴间。湖中荡舟同举桨,春意无边。

    一曲付管弦,相伴婵娟。风光如画艳阳天。携手红颜齐许愿,锦瑟同弹。

    这样的词,就属于直白,毫无韵味。

    心依流水不沾尘,写罢新诗佐酒醇。

    一枕松风鼾入梦,此生胜做武陵人。

    例如这样的作品呢,属于直率。

    古典诗歌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借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

    【七律】酒

    文/边义(辽阳)

    五谷烹来玉液浆,谁家饮就不张狂。

    文人借此挥椽笔,壮士因之破敌肠。

    对酌无需三两友,吟诗自备百千觞。

    花间且做风流客,一梦南柯夜未央。

    【七律】题红岩双瀑

    文/边义(辽阳)

    踏遍奇山赏翠微,红岩白练两龙飞。

    悬空百丈接秋色,逐浪千钧伴晓晖。

    与友同行心底暖,和诗得意发间稀。

    竹林欣有知音在,久醉他乡不忍归。

    【七律】廊桥中秋夜

    文/边义(辽阳)

    廊桥三五醉深深,哪个娇娥偷弄琴。

    玉镜悬空思故里,昏灯摇影盼娘音。

    儿行远路儿无寐,客旅他乡客独临。

    有幸湖山能识我,多情岁月莫伤心。

    【七律】谢友书

    文/边义(辽阳)

    奇山叠翠美温州,矴步飞花逐水流。

    古木参天龄六百,廊桥入梦岁千秋。

    茶飘苍岭白云绕,曲唱新声丽影留。

    月满东溪三五夜,诗朋笑语过高楼。

    【七律】廊桥聚友

    文/边义(辽阳)

    廊桥千尺跨苍穹,簌簌衣襟簌簌风。

    我欲趋之心未了,月随客至趣相同。

    三分秋色迷人眼,几许星光诱步匆。

    品茗常谈诗酒话,鸡啼破晓日初红。

    【七律】偶成

    文/边义(辽阳)

    过隙金风初识墨,翻书也拟作文章。

    荧灯欲共星争秀,崩豆偏随酒入肠。

    笛奏清音秋亦醉,笔挥雅韵梦成荒。

    三更月色情堪好,忘了凡尘那份伤。

    【七律】与友书

    文/边义(辽阳)

    酒未醉人情却伤,西风几度送秋凉。

    寒蛩欲道三更晚,衰草偏逢九月霜。

    十二钟鸣分昼夜,八千路转似阴阳。

    百无一用书生笔,泪透红笺枉断肠。

    【七律】写于白露日

    文/边义(辽阳)

    电话来时好梦飞,今朝白露早添衣。

    耳边犹有三千语,天际浑无半缕晖。

    知是萱亲情未达,却教山枕愿空违。

    休言幸福离吾远,冷暖牵心娘古稀

    【七律】秋吟

    文/边义(辽阳)

    未觉天凉已是秋,冰轮亲我近高楼。

    凄凄蛩唱文丝涌,淡淡星光竹席留。

    且待红包沽酒醉,莫因白首赋情愁。

    枯荣过眼凡尘了,欲解相思泪不休。

    【七律】杂吟

    文/边义(辽阳)

    陋室寒衾未必穷,蛰居犹有四时风。

    冰霜入鬓情难了,星斗罗胸诗自融。

    惜字非因宣纸贵,倾杯常醉月华朦。

    鱼书问插茱萸否,棣萼知心彼此同。

    2020-09-02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六十七课 ‖古典诗词的含蓄之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ew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