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问题君你有没有看过《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我反正是看完电影后,对胡波自杀这事儿,才多少有了些理解。当然了,逝者已去,他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电影鲨表示尊重,但如果仅凭胡波导演与投资方的争议矛盾来判断胡波的自杀就是投资方间接造成的,这并不不客观。
不爱找电影资源的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不流泪情书(vip电影免费高清)
大学一直在用的,安利安利
先纯粹从电影说起
《大象席地而坐》本身就是个丧得不能再丧的故事,看完后给人的感觉相当压抑难受,《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世界是个如此现实残酷的地方,活在那里的人们看不到一点希望,每天都被无奈和绝望包围。荒芜的世界,冷漠的人们,难以达成的沟通理解,这种气质在影片里一以贯之:
名叫于城的男人(章宇饰),他和兄弟的女人上床,被发现后兄弟愤恨地跳楼自杀。但在由他主导的偷情故事中,他一直不带悔意地逃避,甚至都不愿意和女人一起收拾残局。导致女人丢给他一句:“去跳楼的应该是你!”
韦布( 彭昱畅饰),高中生,为好友出头不小心把校霸推下楼梯,让人受了重伤,随时可能死去。加上父亲看他不顺眼,天天嚷着要赶他出家门。韦布不得不开始逃亡。
黄玲,韦布喜欢的女孩,在家,要面对酗酒不清醒的妈,在外,和教导主任的不伦师生恋情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丑闻。这个城市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老金,韦布的邻居,他蜗居在自家的阳台上,陪伴他的只有一条老狗。这段日子,女儿女婿以买学区房为由,想要把他送到养老院。老金和追堵韦布的混混发生争执,又被胆小怕事的女婿关在门外,老金也无家可归。
一连串的生活琐事,让三个人成为了各自生活中的局外人,他们都被迫逃离。可能逃到哪里去呢?不过是登上了开往满洲里的大巴,去看那头席地而坐的大象。无力改变现实的人们,只能寄希望以远方的奇观。
再看看胡波身前和投资方的关系
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原始剧本的名称是《金羊毛》,胡波带着它参加了FIRST西宁影展的创投会,回京时便有一家公司联系到他,愿意按照胡波所申请的三百万人民币预算投资电影。2017年春节刚过,胡波带着剧组一行人到达河北井陉,开始了《大象席地而坐》的拍摄。2017年3月14日,《大象席地而坐》顺利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胡波马上就将拥有自己真正的处女作。
按照当时胡波自己的想法,《大象席地而坐》应该是一部全部由长镜头连缀而成的总长约为4小时电影。可当投资方看完胡波的初剪,就告诉胡波说电影根本不行,必须重新剪,时间也得控制在2小时以内。这种否定态度对胡波算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胡波满足投资方要求,剪好2小时的片子,可在这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迈不去心里的那道槛。胡波应该是对影片的质量(自己的才华)产生了怀疑。但他并不甘心。接下去的时间里,他试图从原投资公司处要回电影,改换其他投资方,但此举受到合同约束和原投资方的拒绝,没办法执行。资金周转不开加上没有固定生活来源,曾一度让胡波陷入到拮据潦倒的生活状态里。
10月8日晚,胡波曾和一位朋友约在望京的酒吧喝酒。胡波和朋友聊到死亡。
"以后我的墓碑上要刻一个吊死的人。"胡波说。
"墓志铭上写什么?这里吊着全宇宙最孤独的人——吗?"
"反正活着也没什么好事,就是像工具一样,写作,拍电影。但创作本身是去经历几何倍数的痛苦。"
四天后,胡波自缢身亡。
胡波,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艺术家人格。对于他的自杀,他的几位高中同学,都觉得并不意外。在他们的印象里,他总是特立独行,"上吊也是够标新立异,像他"。他们说。
学校让他出板报,胡波办过一期主题是"中国文化"的黑板报,偏偏把黑板中间的一个"性"字突出放大,变成了"中国性文化";
在北京电影学院,大一,他气得张建栋老师踹过桌子。大二,气得姜伟老师离开教室。毕业时,他拍的短片被老师批评太艺术,让他模仿韩国人那样拍商业片,他照做了一个,一家电影公司看过后直接邀请他做商业片导演,但他拒绝了,他甚至对自己的妥协感到烦怒;
他在网吧通宵看《十诫》、看《红白蓝》时的震撼,决心创造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
“我不接受把一种油腻的虚伪当作所谓的复杂真实性与生动,不接受人际勾连为核心的规则,不接受存在中功利性的那部分。"这段话印在胡波的第二部小说集《牛蛙》后记部分。
但毕竟,哪有一个地方是绝对纯粹和干净的,人要是活得过于极端了还真的没法活下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