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捧一本著作,或静默悦览,或徜徉乐思。 轻嗅纸墨醇厚,悠掀书页簌簌。
那味道、令人心旷神怡,那声响、奏婉丝丝温馨。
怀着虔诚的心意,去感、去品、去赏、去析、去疑、去批驳、去回味、去反思、去总结...
感,感知作者的意旨 ;
品,品味作品的内涵;
赏,欣赏思路的清晰;
析,分析主题的定位;
疑,怀疑逻辑的合理;
批驳,价值观的错置;
回味,情节的变换多姿;
反思,映射的丑陋实在;
总结,阅读的感悟……
摘录些什么,写下些什么
模式,非模板。
读的多了,成了习惯,自然而然。
然而,却总被两个隐现的问题所困扰:
①必须按照作者的思维完整的做摘录吗?摘录一定要原字原句照搬照抄麽?
若自行删动,怕误了作者的本意;若原封不动,又拗不过自己的想法。
因此,姑且找个折中的办法:先原原本本的誊写在笔记本上,再在文字下用括号括写自己欲改动的词句或个中意见。
②正版书?盗版书?
明显地,价格与纸质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但在我看来,对读者产生极大影响的莫不是书的阅读价值〔包括印刷...〕本身。
想象一下,当你正如痴如醉沉迷于文学的世界,贪婪地吮吸那富有营养的词汇与意境之时,错别字却猛然扎入眼帘,那种生硬地戛然而止的感觉,仿佛、就像一个人正津津有味地享受自己喜爱的食物时,一团毫无预兆的异物突然呈现在美食上一样。震惊,气恼,又惹人厌恶~
文字工作者逻辑缜密、据论切凿、避免本末倒置;出版社校对、排版、售后一丝不苟;读者专心致志进入创设的环境,沟通、共鸣...
如此一来,一部部作品又怎会轻易地跌入被唾弃的黑洞?!
失误不可避免?
但什么叫做'失误'?什么才归属于'错误'?
譬如,考生把本会做的题目弄错了,我们通常会为自己开脱:失误、失误。
连老师也经常只是告诫道:以你的水平不该错,这是失误,没事,下次别再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了!
看吧,'错误'的字眼终究还是出场了~
不论是失误还是错误,导致它产生的因素不一而足,很多情况下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但若连你自己都毫未察觉的事物,错了就是错了,因为,在你的世界里,它根本就是不敏感的,又何必非要与失误攀亲带故呢?(两天连读两本所谓的“正版书”的错误都是连篇累牍,又怎不让人失望,令人怅惘?)
文字的世界,需我们共同营筑。
嘿,认真,回来吧!在这方净土,你永远是擎天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