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小王往家里打着电话,声音柔柔的,“不早了,你该起床了......”一句话好像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传来忙音,小王轻轻地叹了口气。
不用说,这是在给女儿打电话,一个初三的学生,正拥有一个华丽的青春期,
近一年,小王提到女儿时,就经常听到她这样低低地叹息,一声接着一声。十五岁的少女,曾经是大家眼里的乖乖女,近一年,却和父母频频上演“阴奉阳违”的剧本,成绩也像雨后登山没来得及穿上防滑鞋,顺着坡道极速下滑。小王是名医生,自然清楚青春期的含义,耐着性子,再耐着性子,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女儿却堵着青春的洞口,布起严密防线,母亲从成绩的走势及老师的反馈中,深暗女儿在轰轰烈烈地上演着青春期,小王小心翼翼和她的青春期角逐,但,只听到她日渐频繁的叹息,面对女儿的青春期,她似束手无策。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青春期上线,像一块嫩豆腐掉进草木灰里,吹不得打不得,着实令人头疼。小王放下电话转过头问我“你小时候有青春期吗?”“呵呵,青春期,是个时尚而奢侈的名词,是物资富有后的精神要求,我们小时候完全无缘。”我回答说。
我曾经问过和我同龄的同事,“你有过青春期吗”?他的回答,“我的青春期,就是母亲的扫帚奖励”。我笑的前仰后合。小王和我聊着青春期,一个深奥的问题。同事小王认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浓厚,从小得到的就是别人对他无穷尽的顺从和付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是没有附加条件的,他们不知道分享,无须付出,不懂得感恩,个性飞扬跋扈,这一切在他们的意识里潜移默化,根深蒂固。自己就是生活的主宰,容不得别人对他说“不”,哪怕他已知自己是错误的,也能感知到别人的善意....”小王喋喋不休,她自然不会向我取经,我在青春期面前是如何败北,她很清楚,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很自然地聊着,无关科学逻辑。我接着聊道:“我们出生的年代,物资还很贫瘠,何谈精神奢华?父母的精力就是一日三餐的着落,严冬如何御寒,我们的青春期是被压缩了的,是风干的,也或者说,我们还没经历青春期就已经长大,青春期被我们一步跨过或踩在脚下。我们不可能看着父母愁云惨淡的生活而他们约谈青春期,我们青春日渐强壮的身体已过早地支撑起生活。我从没有青春期的记忆,初中自己背着米袋子住校,考取中专的那天起,我就成了生活完全独立的个体。生活、学习、工作,就被打包寄到自己手里,沉甸甸的。”
我继续说道“现在的青春期,像一个闪烁的红灯,过早地悬挂在每个家庭房梁之上,时刻提醒家长,也时刻暗示孩子,我有青春期,我有理由。青春期被过份地放大在生活里,成为一帮孩子不负责任、任性、放纵的赦免牌。成为一些孩子不愿长大的当然理由,他们躲在温柔乡里,披着青春期的华服,矫情描摹着这一时期,骄纵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麻痹,从某些方面说,这也是社会发展,物资丰腴后的一种社会奇怪现象,试想,如果现在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会让青春期如此张扬奢华?”小童11月出头,骑着学步车到处“碰壁”,不小心撞到椅背,瓢着嘴望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自当没看见,不予理睬,她只好把裂开要哭的嘴又变成欢喜,继续玩耍。爷爷、奶奶已摸透她这点,要是这个时候有人快速跑过去,抱着她,安抚她,心疼不已,她准会张开嘴巴号啕大哭。”我跟着一通歪理邪说。青春期,有时冷却一点,淡化一下,也或许上演的不会过于激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