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酒,个人认为,最为知名的莫过于欧阳修的《遥思故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昨日在图书馆读到洛夫的《诗人与酒》:“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心底暗自开心,与君所见略同:爱酒的人,怎么会把心爱的东西拿来玩闹,如此糟蹋,于心何忍?
年轻时喝酒喜欢三五成群,酒酣耳热又高谈阔论,贪图气氛热闹。如今,懂了点饮酒的知识,觉得热闹反而破坏品酒的乐趣。我最不能忍受人群里觥筹交错,划拳猜码,大呼大喝,放浪形骸,互相较劲的场面,简直叫人嫌恶。这般场面人喝酒之劣习,低眉不语,轻啜吟酿,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毛躁起来,犹如一阵劈头盖面的暴雨倾盆,淋得你一头雾水,肝肠气结,却无从恼怒。柔顺时温文尔雅,相敬如宾;逆反时像顽石般固执,一寸都不肯退让,叫人尴尬不已。
懂得浅尝即止,是饮者的酒品,也是为人性情的显露。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仙的意境,凡夫俗子高攀不上,不可强求。“杯底不可饲金鱼”则过于豪气,不是江湖儿女,也别硬撑,且尽兴以后,丑态毕露,狼狈不堪。
如此,不得不承认,对于人及酒,我是有洁癖之嫌。于我,对饮者比酒的品质更要讲究,更无法将就,如恋人间容不下一丝嫌隙,宁缺毋滥。我本属于慢热性情之人,喝酒的原则,不跟不投缘、不识趣、不堪入目者共饮,即使是商业酒局上也是坚决不改的。没有理想的共饮者,独酌反能自得其乐。看来,散文式的对饮,清淡闲适,比较适合如今的心境。
想来,独酌之余,尚有可以诸多挑剔,亦算是幸运,至少人生中还得三两知己对杯,就是沧海一粟,亦弥足珍贵。越喝越清醒,思路越清明,如同欣赏一道对月饮酒风景。几番斟酌,尔斟,我酌,足矣!别无所求。微醺之间,总是站在人潮之外,目送他离去的身影,在你醉意的背后,走着、走着,踏上自己的归途。
人生如饮酒,微醺,留一半清醒一半醉,或许是最佳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