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研究▪性▪学习
如何避免在学习上成为“乌合之众”?

如何避免在学习上成为“乌合之众”?

作者: Jack胡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22:49 被阅读98次

我在上一篇反响不错的不读《乌合之众》,无缘“智识分子”中,列举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被“群体心理”的负面作用“毒害”的现象,其中最后一条就是在学习上尤其是知识学习上,大家也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我其实有一点纠结当时没办法详说,一是因为自己得到过教训,所以给大家这样的提醒是正确的;另外一方面,从形式上看,我所列举的这些事情确实是属于学习的范畴。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你看到喜马拉雅或者得到上的每一个专栏都想订阅,然后它们占用了你每一个上下班途中的时间;

你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的各种网课都想听,于是你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忙得不可开交;

你听到有某位名人或者大咖开出了一个书单,然后你也照单全收地买回来了;

你看到群里或者有朋友说周末有一个线下活动、讲座,你不由分说就答应了;

……

乍一看,这样很不错啊,“不是在学习的路上就是在学习中”。我知道很多朋友的状态就是,做着一份不上不下的工作,有一些业余时间,在“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时候,也觉得必须要学点什么,只要保持“学习”,总归是好的嘛。

然并卵,就跟吃饭一样,如果对于所有的“美食”都一味地“胡吃海塞”,结果只会是“营养过剩、体质不佳”。这也怪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模式,让我们错把不停地输入结论性的干货知识作为标准的学习,所以注定跟我们上学时候一样,收效胜微。

我朋友圈有个家伙在得到专栏买了20个专栏,专栏老师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开课,他都会跑过去——不可谓学习态度不端正,但我尚未看到他的学习成果体现在什么地方。

事实上,你或许自己也发现了,你学了很多,依然没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现状,甚至你越努力,焦虑感就越重……这就是在学习上陷入“乌合之众”的症状。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能避免陷入低效的“乌合之众”境地——或者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呢?我觉得可以用明确目标、刻意学习、成果导向三个关键词来作为防御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做减法

就跟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去之前你就最好想清楚我的购物清单。先不要看市面上有哪些好课、好书、好专栏,先问清楚自己,你的工作、生活中有哪些你想改善的地方?或者你有什么想要去发展的兴趣和优势?

这一定是有的,需要你认真面对自己,一定要将它明确出来,越细致越好,因为这意味着你能找到最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而不是笼统地觉得我什么都要学。需求太多,等于所有的需求都无法满足。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你只能专注一个可行的目标。

关于如何找到自己最重要的事,推荐《精要主义》这本书——最少就是最好。

很多人因为没有给自己圈定范围,所以看见什么好就去学什么,看见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去学什么,甚至只是看到有牛人学成以后很厉害就也想学。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很多的宣传都很会做营销,利用我们的恐惧和渴望。

当你给自己划定范围之后,面对每天大量的诱惑,你才不会有如果不学损失很大的念头,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更专注的精神放在自己认定的那一块,很快你就能看到自己明显的提升。

我曾经也是看什么好就去学什么,专栏和网课都买了不少,也感到十分焦虑。今年以来我划定自己工作之外的长期方向是写作,所以对提升写作能力无关的东西果断放弃。后来发现在写作中,我更加擅长写书评、影评,所以学习范围进一步缩小,心境也定下来了。

二、用刻意的学习来聚焦

我们都知道最近有个“刻意练习”的概念(出自《刻意练习》)很火,也点明了学习的精髓,强调以步步为营、反馈明确的方式持续推进,以掌握某项技能。

但这毕竟是一种理想情况,我们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很多都不像体育训练那样定性定量,也没法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私人教练给自己制定目标、给出及时反馈。尤其是对于提升认知能力的知识学习,更没有衡量标准,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说刻意练习不那么容易做到,那么刻意学习还是可以的。我认为的刻意学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掌握某个专栏、课程或者书本交给我们的东西,进行的高频、多角度地学习。

什么意思?比如大多数人听一个专栏或者网课,就是听一遍了事,以为听得很受触动就是升级了认知水平。实际上这样一次性的感性刺激,不消两周,你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那么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加深学习呢?

第一次学完之后,最起码你应该做一个思维导图或者听课(读书)笔记。这个笔记除了整理一下内容架构和要点,最好主动联系对照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问题?用学到的知识以后将如何改善?这个知识点还和别的什么知识点有关联?

除了做一次笔记,还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转述给别人,看比人是否听得懂。能教的明白,才算自己真的懂了。此外,最好定期回顾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用了多少。我最近就和一个伙伴每天各自复述一个得到专栏。

估计一些朋友看着就心烦了,这么折腾那该在一次课程、专栏学习上花费多少时间啊?除了多花了时间,而且过程还不太好受。但没办法,学习就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圈,舒舒服服地不叫学习,叫放松——大部分你听了看了就完事的学习只是一张不太好玩的娱乐而已,走了感官没走脑,更没走心。

这本身也要求你不能学太多,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在专注的方面用力更深。

你知道做上百度副总裁的90后李叫兽是怎么学习的吗?他每次学到一个好概念,都会为自己列举至少5个以上自己经验中对应的事件,并做大量延伸,有时候为了弄懂一句话话两三个小时。可见刻意和深度用力是多么重要,绝对不能简单地求快求多

刻意的学习除了将外部学习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还包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每日、每周、每月的及时复盘总结。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

其实向外学习固然好,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跟自己面对的具体情境总是有距离,而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持洞察,就可以自动保持高频改进,长此以往,不断进步迅速,而且还可以生发自己的知识

关于如何向自己学习,我推荐一本书就是年初出版的成甲所著《好好学习》。

三、用成果输出来检验(变现)

把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分享出来固然算是一种成果输出,但这只是最初级的。

你可以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来提升工作绩效吗?这个最好检验,领导和同事的评价以及是否加薪都是可见的评价标准。如果半年左右的学习都没让你发生明显的改善,就说明那么你的学习不扎实,或者没有选择跟工作提升相关的学习资源。

另外,你处理关系、跟然交流的顺畅度是否提升了,你有没有下意识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交谈中传递出去让别人活得价值?如果有的话,他们也会给你很好的反馈的。

还有,就是你是否可以用结构化的方式,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来解释生活观察和社会现象,变成文章发表出来?即便你不想成为作家,一周一篇也足以用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高认知一定意味着可以对人对事进行敏锐反应,做出解释和判断,会写文章只是水到渠成。这就是我努力想达成的方向,正在努力中!

这么说下来,或者你已经感觉到了,真正的学习多少有些孤独,绝不是热热闹闹一篇欢腾地样子。因为学习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长成你自己的样子,如果你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空间来“造穴”(吴伯凡老师的洞穴理论),你如何能长成自己的样子呢?

最后,我需要重申一下,喜马拉雅、得到、大咖推荐、网课分享、线下讲座和课程,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只是我们不能盲目“贪杯”,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容易摔跤。

为成为自己而学习,拒做“乌合之众”!

相关文章

  • 如何避免在学习上成为“乌合之众”?

    我在上一篇反响不错的不读《乌合之众》,无缘“智识分子”中,列举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被“群体心理”的负面作用“毒害”的...

  •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这是本大名鼎鼎的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吸引了众多拥趸,如弗洛伊德、托克维尔、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都对其推崇有加...

  •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群体具有盲目性,易怒,易焦躁,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陷入盲区,失去自我的想法与准则。最可怕的是自己已经处于盲区之中却仍...

  •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谈论乌合之众,就不得不说到这个词提出者 古斯塔夫·勒庞。他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

  • 2017-11-21

    几篇网络热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妇女》、《如何避免十年后,成为一个油腻老年...

  • 怎样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女人?

    / 01 / 最近,冯唐先生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在朋友圈火了。 随之而来的,《如何避免成为一...

  • 关于团队打造

    任何一个团队,在初始化阶段都是乌合之众。 如何通过领导者的组织协同方式,将乌合之众,捏合成为一个组织。这是领导者需...

  • 二字人生

    这星期读了两篇网红文章。 于是,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如何避免成为“肥腻的中年妇女”,成为我这个星期的...

  • 《可复制的领导力》特训营课堂笔记第五十四日

    课堂笔记: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自我检测清单: 第一,质疑权威。对于意见领袖提供的事实(尤其是激起你强烈情绪的),...

  • 如何判断对方成为朋友的标准?如何定义朋友?避免哪一些误区?

    如何判断对方成为朋友的标准?如何定义朋友?避免哪一些误区? 如何判断对方成为朋友的标准?如何定义朋友?避免哪一些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避免在学习上成为“乌合之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os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