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同学打电话,她说道:“听你说话,就像是干了一碗鸡汤”。
可是,我并不想当一个满口说鸡汤的人。时下毒鸡汤,野鸡汤层出不穷。有的人对鸡汤嗤之以鼻,有的人喝下去补充能量,有的人则不温不火对此无感。鸡汤有用,可是无法充饥。
其实,我想听到那位同学这样说:“从你那我得到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在我看来,实用远比好听来得快意。
就好比有人问怎么读书一样,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他列一个初步的书单,让他一步步去读就是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实践要高于高谈阔论。
鸡汤文在抚慰人心的功能上还是有效的,可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读鸡汤文那不是一件好事。鸡汤文偶尔补充营养可以,经典文集才是应该要啃的大骨头。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用一些文字去逃避,用一些字句去宽慰自己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可是如果用心去改变自己的处境,用行动去证明,那么才是赢家,鸡汤才没有白喝。
记得《开讲了》有一期嘉宾请的是黄怒波,他是一位企业家的同时,还喜欢写诗,他朗诵了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写实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源自于自己真实经历的东西更具有感染力。
曾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人问另一和人:“你看到了什么呀”
另一个人回答:“我看到满天的星星,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主的伟大,我们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和短暂……那你又看到了什么?”
那个先开口说话的人冷冷地道:
“我看见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
浪漫主义令人神往,可是,现实主义却是生活本色。
曾经的我觉得懂得很多道理,就可以仗剑走天涯,天下无敌了。后来我发现,这远远不够。人生中有多少苦要承受,有多少乐要享受,都得自己一一体验。没有什么比实践得来的真理更深刻了。
与其说一些抚慰人心的话,给别人灌鸡汤,不如,对症下药,良药苦口,可效果显著。做现实生活中的斗士,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生活不是演戏,没有那么多的剧情需要,多的是生活所迫。
当我抬起头,看到刺眼的阳光,我才真实地感受到我的存在。好久没有如此清晰的感受了,一切都昏昏沉沉。为了工作受尽奔波劳累,为了生活受尽白眼冷遇。可是,这都是青春的历练,不怕不怕。
只有近日,才感觉到自己翻了身,摇身一变俨然生活大赢家。头脑开始清晰,脚步更从容,干事更有力。从最低谷直升到最高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劫后余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可是走过这段路的我更清楚的明白,救我的不是感人肺腑的鸡汤式话语,而是每个人发自内心实实在在付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颗颗温热的心。
所以当朋友说听我的话像是喝了一碗鸡汤时,我听到的不是我的话起到了抚慰的作用,而是我的话仿佛无济于事,不疼不痒。心中升起一阵悲哀。
所以,当我们日后和别人说话时,多些感同身受,话语中多些实质性的帮助。不要当别人评价起来会说你是个鸡汤式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