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说《鸡汤》里,借李二坤母亲的口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的鸡汤让人越喝越壮实,你做的鸡汤让人越喝越虚弱”。
这是我对大多鸡汤文的基本态度,包括一些鸡汤类的歌我也抱有防备之心,谨防无意间被俘虏,比如这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我喜欢这首歌的节奏,但对于这歌词,若是在高中大学年代,我必会赞同不已。可是对于真正的生活来讲,我觉得承认或者能够看到“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这根本的现实,才会更有勇气和力量。
一、生活本身无所谓苟且,而是必经之地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很喜欢史铁生,他说史铁生是站在终极关怀的角度看世界,勘破了“向死而生”的真意。就是说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的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填满人生旅途的精彩篇章。
很多人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除了文笔优美,更重要的是充满着深度的哲思,是生命理论的集大成者,比如“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这样看来,生活本身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无论你是滴着汗水低头拉车,还是坐在阁楼仰望星空。
二、苟且的时刻更容易贴近大地,积蓄力量
这年代飘浮在云端的人不少,匍匐在大地的人稀缺。
太多的碎片化信息割裂了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未更世面的年轻人,更容易被新闻异事、奇谈怪论所裹挟,在信息的泥流中不知不觉迷失了自己。
更可怕的是,迷失了的自己常觉得骄傲,觉得自己是深刻的,全不知自己满脑子都是片面的、偏激的、肤浅的认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苟且的状态下生存一段时间,在苟且中学会低头,懂得谦卑,承受压力,砥砺身心。司马迁苟且偷生而成就不朽史书,鲁迅先生在“未敢翻身已碰头”中成就民族的脊梁。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当然,苟且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如果一味苟且,行了苟且之事,那只会成为笑柄和耻辱。
三、生活是更长远的苟且,懂得这一点才更有力量
诗和远方的田野,除非你又足够的勇气或资本,否则你可能在诗和远方的田野上生活一辈子吗?
况且,诗和田野就真的是梦想的承载地,是美丽的天堂吗?
对于写诗的人和与田野长期为伴的农民来讲,不见得在诗和田野上就没有苟且。那种写诗待发表的煎熬和耕种待收获的辛苦,是更实在的苟且。
波折突如其来,苦难从天而降,是人世间常有的事。在这波折和苦难中,积蓄“尔要战,便战!”的勇气和破解问题的智慧,比畅想诗和远方田野更有格局和境界。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郝云的歌,我很喜欢,是因为他的歌词总是在看透生活的荒诞和不易后,保持幽默和沉着的力量。他在《活着》里像和尚念经一样反复念叨“我不想这样活着”,又在《去大理》里说“捡起被时间碾碎的勇气,让双脚沾满清香的泥”。
这才是面向现实、面向生活、面向自身值得倡导的态度,越年轻越要脚踏实地踩在泥土中、踩在大地上而不是踏在诗和远方。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生活已然如此,不如面对这现在的和更长远的苟且,在苟且里修来更大的格局和境界。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更长远的苟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