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我们爱写日记大学生活
心理学——理性从“第一印象效应”谈精致朋友圈的背后

心理学——理性从“第一印象效应”谈精致朋友圈的背后

作者: 卢安克 | 来源:发表于2018-11-22 20:44 被阅读12次

    2018.11.22   星期四  晴

    开学之初的一个星期,新的课程新的老师。相信大家都有经历一件最厌烦却也都不曾逃脱的事情,不是元宵节的那一场大雨,而是每一次新课,任课老师让我们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做自我介绍。

    回想了一下,短短的一个星期,我竟然就已经在三堂课上做过了自我介绍。其中一次自我介绍是周二的一堂沟通实务课,老师要求我在已经认识彼此的前提下,向班上的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莫名躺枪的我没有丝毫准备,被点起来想到什么说什么,大致说了自己来自哪里,什么大学专业和兴趣爱好。

    给各位同学留下的一个印象也是相当的平凡,甚至有些差劲。当时还是有些沮丧,同时我也发现,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其实并不简单。

    自我介绍的目的其实很明确: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且给其他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展示自己,并扩展自己的交际圈。普通的自我介绍不会带来什么坏处,但出众的自我介绍一定可以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资源。·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自我介绍其实承担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这个结论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可以解释,叫作“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最通俗的例子,就是年前刷遍微博、朋友圈的渣男、渣女头像汇总。如果你看过这类消息并且对此深信不疑,那么只要使用这些头像的人,哪怕是活雷锋,依旧会为你所不齿。

    还记得电影《芳华》中,刘峰对林丁丁告白却遭拒绝,林丁丁对他的献爱感到厌恶、反感,她说谁都可以喜欢她,但活雷锋不可以。

    其实林丁丁拒绝他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地位和名声,其中夹杂的更多的是第一印象的破灭

    刘峰在电影最初,就是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几乎像个圣人一样,每个人把这种印象刻到骨子里。像萧穗子所说:“一个做尽好事的人,占尽一切美德的人,突然告诉你他惦记你很多年了,你感到惊怵,幻灭,恶心,辜负。”

    因为这是与我们印象中完全不符的现实,接受不了就将意味着逃避、恐惧和憎恨。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种印象,以及我们为“第一印象”所做的种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际圈的扩大,绝大多数人都借助网络等通讯手段来陌生人接触和交往。因此如今的第一印象不是面对面地产生的,相比于现实会产生更大的偏差。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会有意识地在网络隐藏自己现实中会给人留下普遍印象的那一面,以寻求某种未所体验过的平衡。即,越是自卑的人在网络越有表现欲,越是有文化的人越喜欢在网络假装一问三不知,更有一部分人喜欢通过网络转变自己的年龄和性别。这种所谓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堪一击的。在真实生活中见面的那一刻起,就会自行瓦解。

    男的微信头像,如果用沧桑的中年大叔,就是“闷骚”、“P王”,用文艺照片、个人自拍,就是“娘炮”。女的微信头像,用花花草草、孩子照片,就是中年妇女;用年轻明星、漂亮街拍,就是作、假。

    的确,有一定特质的人可能会有相同的审美或是习惯,但这种研究和结论,绝不是通过某一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判断,从自己过往不喜欢的几个人微信里随便挑几个就成了结论。

    妖魔化的微信,在一群所谓的“头像性格分析专家”笔下,就成了断定一个人人品的金科玉律。如果这样的话,严谨的科学岂不是成了笑话?

    有一个浏览量很高的问题:经常换头像的人心里是怎样的?

    一条回答是:微信头像我根本没当真,随时随地,想换就换。

    头像的本人丝毫不care,但路人们却拼命加戏,恨不得加出一部琼瑶剧。

    在互联网的时代,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所以为的三观相合,在屏幕对面跟你聊天的绝世美女是不是一只狗。

    微信头像识人是个愚蠢的行为,朋友圈识人也是。

    在大家的印象里:经常晒旅游的男人大多单身,家庭富有,阳光乐观;经常晒书和咖啡的男人,事业心强,举止得体有涵养;没有任何自拍的男人,一定是无趣庸俗的死宅男。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衣着外貌均可包装,更何况一个搜搜照片,打打字就可以彰显个人魅力的朋友圈呢?

    前段时间,某大学女生用照片曝光了舍友朋友圈照片的内幕。宿舍乱成猪窝,衣服随意丢在地上,被子散乱,床上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桌上的化妆品、书籍、充电线、水杯,乱放一气。

    到了朋友圈,就是精致的“猪猪女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图,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更加多元化。

    ▲我和我的宝贝一起经历了暴风雨  

    甚至有6%的人会借别人的东西发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人关注。

    不得不说,凭借着对于“第一印象效应”,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一个朋友圈里全是转发跟一个朋友圈里全是自拍的人,谁更受人欢迎自然不用说。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恋爱网络课程,其中一章的内容就是讲述男人如何通过管理自己的朋友来彰显个人的魅力,而课中的一个范例教学,就是在咖啡馆工作摆拍。如下:

    仅看这张图片,我们可能的确会以为这是一位热爱工作并且懂得生活的“白领”。但仔细想想,这位白领既然在工作,那么给他拍照的人是谁?

    一个真正热衷于事业,懂得生活的人,根本不屑花这个时间展示自己,怎么还会花精力专门找一个人帮自己摆拍呢?

    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能思考,这个人就是自主的。

    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社交网络的展示平台,展示的信息永远只有参考价值和不确定性,想要分析它并且以此为依据,难免是越陷越深。

    不得不说,我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已经让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成为被“第一印象”主宰的傀儡。

    经常有看到网友给在爱情里的女生建议:恋爱时发朋友圈不一定真爱,但朋友圈没有你照片的一定是渣男,这样的渣男,只是把你当成一个备胎,不想让你在他世界里的任何地方露面。

    爱不爱跟发不发朋友圈,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这是个人生活方式和选择。

    如果你要从一个小小的社交媒体权衡“这是不是爱”的话题,是不是把爱情看得太过廉价?

    社交媒体的确可以体现很多东西,但那些东西,绝不是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就能用眼睛看到的。

    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虚拟社会里,我们一定要慎思,慎行。

    还没看过瘾?

    想了解我:初入简书,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攻略爱情:在恋爱中如何浪漫而不直男

    谈爱与性:恋爱一定要啪啪啪?

    有趣的心理学: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我的爱情故事:《爱情日记树》Ⅰ——三段话 三种爱情

    《爱情日记树》Ⅲ——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理性从“第一印象效应”谈精致朋友圈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yr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