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丙鱼。
老实说,人都应该有梦想,我就是一个经常有梦想的人。比如前段时间,我突然梦想做一个诗人,放浪形骸无拘无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对一个理工男来说绝非易事,但是我的幼儿园老师曾经告诫我,你不去尝,怎么知道香菜是臭虫味的呢?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1
我马上向一位文青朋友求取真经——他是一个特别诗意的人。
我:我该如何成为一个诗人?
文青:滚去看书。
我:好嘞。
不愧是文人,短短四个字就能让人醍醐灌顶!
2
我读到的第一首诗,是童话诗人顾城的《星月的来由》,他是这样写的: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仅仅读完一遍,我就已经为其想象力所折服,再一看创作日期——“1968年冬”,我的天!这一次我直接叫了出来。为什么呢?顾城的出生年份是1956年,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几岁,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惊叹之余,我捻着自己下巴上几根苍老的胡须不仅陷入了沉思……
通过心算,我们可以很确定的得到,顾城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12岁。12岁是什么概念呢?我12岁的时候,数学才刚学到负数,英语还在good morning,语文课写作文连“戳”都不会写。但是人家顾城呢?人家不光会写“戳”,还会写“窟窿”。经过这么一对比,我心里已经凉了半截,这是输在起跑线上吗?这是分明是裁判开发令枪的时候把我腿给打断了。
3
我怕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怆跳起来,就让室友把我摁在桌子上,继续研究这首诗。经过一个小时的理论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顾城写这首诗之前一定已经在院子里认真观察过星星月亮和树枝,并得出了尖锐的树枝与星月发光有相关性这一结论。通过进一步观测,他可能联想到了自己被蜡烛烧出窟窿的衣服,于是顾城大胆猜想,并不是星月在发光,或者说星月并不存在实体,而是在“夜幕”(暂时把它定义为一种黑色不透明膜状物)的外部,有一个巨大的发光体,它可以发出强烈的光线,但是由于这种光线的频率较低,穿透能力较差,所以无法透过夜幕;同时,由于夜幕的覆盖范围太广,导致该光线也很难通过衍射越过夜幕。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通过“人为地”给夜幕穿孔,才能获取到光线。但是到1968年为止,都不曾听说过人类有过相关活动,那么我们分析,夜幕中的窟窿只可能是由于自然力量造就的,所谓星月正是由高山上的树枝在生长过程中戳破夜幕所造成的。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诗人,我首先要学好大学物理。
第二,顾城之所以能得到这一论断,还有一些重要的前提。首先,需要一个能看到很多星星和月亮的观测点,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想看到这种景象,我必须使自己的海拔高于雾霾和多数人造光源所在的对流层。其次,如果我在自家院子里看天,那么身旁至少要有一棵树,但是为了迎接全面建成小康,我们已经把院子里的树卖掉铺了水泥地,再在家里刨地种树显然是违背历史潮流的。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个诗人,我需要一套独栋别墅。
第三,学过小学语文的同学们都能看出,该诗运用了拟人、联想、想象等多种修辞手法。对于中考语文只考了65分的我来说,在短短四句话里面融合这么多修辞手法无疑是困难的,如果把这首诗放到高考题里,那我肯定完蛋。因此,想要成为一个诗人,我需要给初中语文老师送礼塞红包补课。
4
经过这一轮科学分析,我已经基本断定,我做诗人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为我还未完全领悟大学物理的魅力,并且就算把我和朋友未来十年吃炒饼的钱全部拿出来也买不起别墅。再者,我已经联系不上初中语文老师了,送礼无门。
幼儿园老师对我说那话的时候我确实信了,狠下心往嘴里塞了一口香菜。你别说,还真tm是臭虫味的。
声明
1.写这篇文章并非对顾城先生不敬,我很崇拜他和他的文字。
2.以上纯属扯淡,并无科学依据,慎重吸收。
3.本人对于香菜的描述仅仅代表个人观点,就算你们骂我,我也说它味道像臭虫。(该香菜与恋爱循环无关)
4.本人从未吃过臭虫等任何类似昆虫。
本文作者:丙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