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千钻公会云居轩
明朝极度专制,开历史倒车的源头在哪里

明朝极度专制,开历史倒车的源头在哪里

作者: linwood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09:20 被阅读36次

从各种历史研究中,有一个我们比较公认的观点,大家都倾向于宋朝的体制是历史上最宽容的时期,是具有一定民主水平的时代。无论是士大夫、平民、商人、工匠,都因为文化、城市、经济、科技的发展,不但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思想、政治、社会等环境最轻松的。不但出现了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和谐局面,连唐朝时严格社会管制,如城市宵禁、严格分坊管理等模式都已经消失。

就算长期在北方民族的高压威胁之下,但自从签订“檀溪之盟”后,压力有所消失,整个社会都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确实,相对来说,宋朝是比较宽容的时代。

但后来经过蒙古人上百年的统治,草原民族那种部落统治模式再加上汉族的皇权意识,皇权得到了全面的强化。而且蒙古人是重武不重文,文人的处于边缘化、地位一落千丈。沦落为剧作家、小说家、画家等原来不屑一顾的职业。从此,让人看见了文人不重要的一面。从而导致朱元璋开历史的倒车,建立了一个独裁专制,皇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落后社会。直接影响后世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萌发工业革命等大事,让中国从此落后世界几百年,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欺压、侵略的对象。让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荣光不再,成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到现在都还不得不仰望西方。

很多人都认为明就是中国落后的源头,虽然后来满清进一步强化了皇权,使其达到顶峰,但明朝的贡献不可忽视。明清明清,历史上基本将这两个时代划为一个时期来进行研究,因为他们在制度各方面的差距都不大。清朝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进行小修小补而已,整体上没有脱离明的体制范围。

而这种情况的形成,很多人都认为是朱元璋个人没文化、流氓、短视等原因造成。但历史从来都不是片面的、简单;一种政治体制、管理模式、皇权激进的时代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朱元璋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就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如果这么简单的一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这是对研究历史、读历史来说,是不合适,也是不严肃的。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去看去分析,才能了解到历史的一小部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明朝专制禁锢制度的产生?


第一、元朝的户籍制度是源头

从历史上看,明朝最基本的一个制度,对人的管理的制度、对社会管理的制度,就是它的户籍制度。这种制度对皇权的高度集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且,这个制度是继承了元朝的管理制度而来的。元朝统治者为方便管理,除了将人分成四等级(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人也就是南方汉人)外,还固定了每个人的职业,职业大概分为二十多种,比如你是家铁匠,不好意思,那你家人世世代代都是铁匠,几无改变的可能。明朝朱元璋名为汉人,实际是全面接受元朝蒙古人的制度传统。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在职业禁锢、居住地禁锢都比元朝更加严酷。

当然,这不是说朱元璋坏,要自己人对付自己人。而是在他那个年代,在那种背景下,一个农民破落户出身的底层人,在通过军事和运气竟然登上大宝之位,这是几千年来所有有野心、有志向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最伟大的梦想。连书都没读几本的朱元璋,你让他看见几百年后的世界,让他建立一种领先世界的政治体制,这现实吗?肯定是不现实的。

唯一现实的做法是,充分吸取元朝的经验教训,再结合传统的儒家文化、法家思想、秦汉唐宋各个时期的统治者的得失和经验,然后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政治体制才是符合实际的。朱元璋们需要考虑的不是几百年后的我们,而是要考虑他如何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彻底铲除各种反对势力,驱除蒙古残余势力,防止死灰复燃。坐稳这个千年等一回的皇位,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历代登位者的最基本的想法,包括现代国家的创始人,同样是采取这种策略,才有了建国几十年后的那些事情。朱元璋吸收元朝的一些他认为有效的制度,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二、明朝的户籍(黄册制度):

按明朝的黄册制度规定,天下人全部要登记黄册,造册存档,定期更新,这种册因为是黄色的,也是皇家要求做的,所以被称为黄册。户籍大类分为军、民、匠、灶四籍。除了这四种基本的户籍之外,还有一些细分的如弓兵籍、铺兵籍、医籍、儒籍、官籍、先贤籍、商籍、卫籍等名色。商籍和卫籍应该时候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增加的。那时的黄册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濒临崩溃,没有户籍类别的商人和卫所兵人口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所以才增加了这两个类别。而这种增加,已经算是重大的改革了。

明朝通过对人口进行严密的分类、登记和限制,让所有人都限制在小范围内生产、生活。只要出了县域,无论你是干什么,走亲访友、游学考试等,都要持有政府开出的“路引”,也就是路条、放行条、通行证,才能上路。否则就可能被当做犯罪分子抓起来,送去做苦力。

这种户籍制度还规定,一旦登记成了某一类的户籍,比如军户,那么你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只能是军户,只能以当兵为职业,基本没有更改的可能,只有朝廷的户部尚书之类的官员才有权更改。那是一般人十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的人,更加不用说改户籍了。


三、明朝黄册的禁锢作用

要改变被禁锢的身份和命运,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只有中了秀才、举人、进士,成为官僚系统的一份子后,才能摆脱以前的户籍限制,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才能享受朝廷的福利和特权。正是皇帝和官僚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掌握了唯一的出口,掌握了这个巨大的权力和资源,才导致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谁掌握了这个出口,就等于掌握了天下人的命运。皇权就是这种权力的代表,所以才有明朝高度集中的皇权,才有开历史倒车的封建专制统治。

到了现代社会,历史也是再一次重演,严格的户xi制度,农民和居民分开,工人、军人、知识分子分类,然后高级的就是干部籍。这种和明朝几乎一模一样的制度,将所有人都限制的固定的地方或领域内。你想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从这个城市调动到另一个城市,那时何等艰难的事情,无数人一辈子夫妻、家庭两地分居都无法团聚。同样是权力高度集中,形成和明朝一样的统治制度,所以才有了动乱之类的惨剧。

60、70后的农村出身的人就非常明白这种禁锢,那是命运般的不可抗拒,只有读书或权力才有可能改变的命运。后来的改革开放,其实最大的一个内容就是让人可以有限的流动,才促进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黄册制度对社会的破坏作用

在帝国僵化的体制下,当这种黄册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这种基本的社会制度涉及面太广、太复杂,在没有明显的、更加先进的制度样板的情况下,根本无从实施改革,也没有人敢去改革。再说了,就算是强如张居正等人,也没有想到要去改革黄册制度,因为这种改革更可能是因为放松管制,造成社会动乱,这是最直观的想法和预测。

但法律毕竟是法律,法律是要执行的,是要起限制作用的。如果法律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法律无法规范人的行为,司法系统就会失效,谁也不知道在新形势下该怎么去执行已经落后的法律。就像用流氓罪、死刑来管理今天的社会;或者用城管法去管理互联网企业一样。唯一的结果就是法律找不到执法的对象,而现实的对象没有法律可以成为依据。司法系统一旦失效,社会管理就会失控,从而引发社会动荡、流民四起、土地兼并、地方政府无作为、皇帝和朝廷无法管理官僚体系等。

在这种失控的状体下,自然无法征税收,结果就是朝廷没钱。朝廷没钱就会导致官员没有工资、军队没有军饷、没法招兵练兵、没法赈灾救灾、没钱制造武器、没钱修边防设施。整个皇朝系统就会崩溃,改朝换代就是必然的事情。

可以说,这种制度在明朝建国初期,是起到了极大的稳定和发展起社会的作用的。但在中后期,这种禁锢式的管理,随着人口、经济、城市、手工业、作坊的发展,已经无法再适应社会和政治的需要,甚至是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潮流时。就只能被潮流抛弃、被推翻、被冲垮。


第五、人口和识字人口的大幅增加,导致竞争加剧

人口和识字的人口也大幅增加,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最好的结果。但也直接导致进入官僚系统的激励竞争,因为官僚系统的位置是基本固定的,就算有增加,也比不过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文人与皇权的博弈中,文人因为内部竞争加剧就会失去筹码,严重缺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所以,朱元璋才可以制定出历史最低的官员工资待遇,才敢称帝12年后,就借胡惟庸案,杀了近4万官员,这其中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文官吧。这么大数量的文官被杀,基本没有影响朝廷运转,可见候补知识分子非常的充足。如果是在唐朝汉朝,可能全国的知识分子都没有4万吧。

根据晚明的一部笔记的资料记载,在16-17世纪左右,明朝文官人数达204万,武官1万,监生358万,估计每年有15万人加入县学。而这15万人都是经过竞争的胜出者,失败者更加不计其数,失败者也是识字的。加起来估计是上千万的人口了,这种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非常残酷的。明中后期的所谓党争,其实背后也有这种内部竞争过于的激烈的原因。利益增长跟不上参与分享利益的人口的增长,自然会引起强烈的竞争。这也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描述过的场景。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皇帝自然就占着优势,就能推行更加专制的制度,让所有的文人都无力反抗,因为没有反抗的资本。就像在八九十年代的就业环境一样,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大量农民工入城,工作机会稀少。所以招聘方,也就是资方,自然就能变着法子挑人,制度严苛、军事化管理、动辄炒鱿鱼、没有社保、没有劳动合同,爱干不干,你不干大把人干。专制就是这样形成的。

一个王朝的制度形成,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决定的,而是从内到外,从家族到联盟、从下属到功臣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之下才能形成的。

就算是我们国家建国之初及后来形成的制度,也是在老苏、美国、台湾、内部各派系、科学家、知识分子、政治人物等共同推动下,以仿造老苏为目标而形成的制度。因为在当时,像美国、欧洲这些国家,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他们都有一大半人在学老苏,欧洲甚至还有多个国家是共产党执政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当时的路。那有可能走向现在欧美的这条路,根本就不可能有这种先见之明。

小到一个家庭的决策,投资的方向,或者是个人就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都不是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能决定,也是内外、家庭、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各种影响下做出的决策。更何况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制度决策,那更是复杂百倍。

而明朝制度的形成,甚至还可以溯源到蒙古人的制度设计,为什么蒙古人可以横扫欧亚大陆,而作为当时世界最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原文化却没有这种能力。就像今天的世界,最先进文化代表美国被俄罗斯这种大个子打垮了,俄罗斯统治世界,而美国被消灭了一样的离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蒙古人的制度就有他的先进性在,所以明朝学他也是必然。只不过历史后来在西方的引导下,走到另外一条岔道上去了。就像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说的那样,西方人避开了我们的制度优势,走了一条发展科技和经济的捷径,反而把我们反超了。在新的标准下,我们的优势成了劣势,西方的劣势成为了优势。

这种不同优势之间的切换,多久轮换一次,是千年一换,还是两千年一换,我们不得而知。但只要竞争是存在的,优劣势的相互转换是迟早的事情。今天的劣势,到明天未必就不是优势。

看历史,一定要在站在更高处去看,从背景、形势,跳出中国本身,提高到整个国际环境去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受。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历史真相,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必然性,能学到历史带给我们的知识和未来的相关性。

相关文章

  • 明朝极度专制,开历史倒车的源头在哪里

    从各种历史研究中,有一个我们比较公认的观点,大家都倾向于宋朝的体制是历史上最宽容的时期,是具有一定民主水平的时代。...

  • 《朱元璋传》读书总结(4)

    文 / 吉 一、读书摘要 很多人说从明朝开始中国就固步自封,这始于朱元璋,但开所谓历史的倒车,这也与其成长经历和性...

  • 明朝君主专制

    公元14至15世纪之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封建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明朝自宣德以后,历代君主大都荒淫...

  • 封建社会的转折——万历十五年

    文/康泽 自从看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半年来,就开始对明朝的历史开始无法自拔,明朝的特殊性在于哪里呢?在我看...

  • 明朝女子服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酷吏时代,政治十分专制,每个朝代的服饰特点都与当时的时代...

  • iPad OS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早在WP时代,微软就在强调平台的统一性,看起来多平台统一似乎是一种未来的趋势。从最主流的框架跨平台(Flutter...

  • 2019-11-02:闲话(补发)

    之一:倒车 时至今天仍有国家搞世袭制搞终身制搞世袭制终身制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之二:眼中满是金钱的人 眼中满是金钱...

  • 序言

    前言 历史与专制 历史未必重复,但历史注定

  • 如何看待《明史》和理解明朝

    现在人看待明代历史就是认为明代奇葩皇帝多,明代黑暗专制,明朝一无是处,反正都是黑,朱元璋残暴嗜杀,朱棣阴谋篡位,一...

  • 开源节流

    最喜欢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刚刚读完明朝历史,看着对明朝财政危机地分析,深深地觉得“开源节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极度专制,开历史倒车的源头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g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