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潇潇雨声话红楼
刘姥姥是厚脸皮吗?——由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底层人的辛酸与智慧

刘姥姥是厚脸皮吗?——由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底层人的辛酸与智慧

作者: 潇潇雨声 | 来源:发表于2021-11-11 03:31 被阅读0次

《红楼梦》这部书故事的真正展开其实是从第六回开始的,前五回更像是整部书的预告片。

故事从何写起?荣府上下三百多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如乱麻一般,作者竟从一个如芥豆之微的小小一个人家写起。

宁荣二府这样的贵族之家,他们一天当中的事情在前五回我们也略知一二,也无非是吃酒、看戏、赏花、过生日、过节以及各类宴席,以及贵族世家之间的礼尚往来。

可是,对于有的人来说,仅仅是活下去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与贵族之家的生活真是截然不同啊!作者第六回在故事开篇写的就是这样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姓王,祖上与王夫人的父亲同在京城做官,因此连了宗,认了亲,但是后来家业萧条,搬出城外乡村中住了,王狗儿娶妻刘氏,生有一儿一女,刘氏操持家务,无暇照管儿女,狗儿就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刘姥姥遂一心一计帮着女儿一家过活起来。

就是这样与王夫人有一点瓜葛的远方亲戚,如今就遇上了过活不下去的艰难,冬天就要到了,冬事未办,吃喝都成问题了。家里的男主人王狗儿还只知道在家吃闷酒、寻闲气,妻子刘氏还不敢顶撞。

刘姥姥看不过,便说了女婿几句。刘姥姥一出场就透着不凡的智慧。我们来看刘姥姥都说了什么。


01

"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

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饭,透着做人的本分,做到这一点,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比如你如果只是一个月薪三五千的普通人,那你就按普通人的活法来生活,切莫去想那些不相符的享受。也安心做好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王狗儿现在虽然以务农为生,但并不安心做一个农民吧,还自作些生计,但又没有做好,所以导致一家人衣食没有着落。

"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认清自己当下的现状,然后对未来有合理的谋划打算。王狗儿小时候生活应该还不错,祖父做官,到父亲这一辈就算萧条了也应该有些家底 。如今父亲去世,王狗儿已没有什么指靠了,他也就是个务农为生的农民,而且还有一家人要养活,他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收敛以前奢侈的生活习惯。可显然他不是这样的,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吃喝挥霍了。如果他有谋划,也不至于过冬了一家人还衣食无着。

"谁叫你去打劫呢?也到底大家想个方法儿才好。不然那银子钱会自己跑到咱们家里来不成?"

生活遇到了困难,总得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你不去谋划,问题不会自动解决。在家里吃闷酒生闲气解决不了一家人的衣食问题,只有你想办法去找钱的,没有钱主动找你的。

"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话说的好,只有先去积极谋事,才有成事的可能。如果你连最起码的努力都没有,还能指望成事吗?世间事成与不成往往并不是自己能够说了算的,首先积极努力地谋事,至于成与不成,交给天命。

"只怕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为什么不走动走动?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只要他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这话虽然粗鄙,但也道出了实情。王熙凤就是偶尔发了一丁点的善心,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让刘姥姥一家度过了难关。二十两银子对王熙凤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刘姥姥一家来说,就够一年的生活费了。


02

他们商定由刘姥姥带着板儿先去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为什么由刘姥姥上门去乞活,又为啥要带上板儿?

刘姥姥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还要上门去乞求救济,这其实是一件挺耻辱的事情,但是为了女儿一家人的生活,刘姥姥也只好挺身而出,豁出脸面。不是她厚脸皮,而是为了一家人生存也顾不得许多了。老人家出门求人,带个孩子一来路上有个照应,二来也好开口说话。再说,一个老人,又领着一个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引起人的同情心呢?

刘姥姥和板儿

可是,"侯门深似海",她这么一个又老有穷的婆子,如何能够进的了贾府的门呢?

一句话,全靠奉承与抬举。年少时读红楼,会对一切类似这样奉承的言行流露出鄙夷,后来才渐渐悟出这背后的辛酸与不易。刘姥姥要谋得一家人的活路,必得奉承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哪怕只是一个看门的仆人。刘姥姥带板儿来到贾府的角门前,我们来看她是如何打招呼的:

刘姥姥只得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她打招呼的对象只不过是贾府守门的仆人,可是刘姥姥却称呼他们"太爷",不是"老爷"不是"大爷",而是"太爷"。可见刘姥姥为了生计极尽小心与奉承。

看门人问她从哪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请哪位太爷替我请他出来。"那些人并不把她的请求当回事,还戏弄她,让她在墙角等着。有一个年老的看不过,告诉了她到后街上找去。

刘姥姥绕到后门,找到了周瑞家的。见了周瑞家的,刘姥姥非常会说话。周瑞家的说几年不见我就忘了。刘姥姥便笑着说:"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哪里还记得我们?"周瑞家的比刘姥姥要年轻的多,而且周瑞家的也不过是个仆人,但是刘姥姥要称呼她"你老",说她是"贵人"。

周瑞家的问她"今是路过,还是特来的?"说白了就是问你来的目的是什么。刘姥姥回答的很巧妙:

"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刘姥姥上门的目的是求王夫人的救济,但是她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周瑞家的奉承与抬举,所以她说"特来瞧瞧嫂子",至于能不能见到王夫人全仗着周瑞家的了。

上门求人,就要奉承一切人。

周瑞家的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帮刘姥姥见主子呢?其一,周瑞家欠王狗儿一家一个人情的,当时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多亏狗儿父亲之力。其二,刘姥姥这么奉承她,她也要显弄一下自己的体面与能力。从这一回我们还可以看出,周瑞家虽然是仆人,但仆人也买田地,家里也有田产,而且有小丫鬟给刘姥姥倒茶。他们的女儿也不再做仆人,而是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成为老板娘。

刘姥姥听说如今当家的已不是王夫人,而是王熙凤了,她就说"原来是她,怪道呢,我当日就说她不错。"

周瑞家说,今儿宁可不见太太,倒得见她一面,才不枉走这一遭。刘姥姥就说"阿弥陀佛!这全仗嫂子方便了。"

出门求人矮三分吧,刘姥姥处处奉承着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刘姥姥进得贾府门并见到王熙凤的关键人物。


03

平儿是刘姥姥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人物,刘姥姥见平儿编身绫罗绸缎,穿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平儿善待了刘姥姥,让她先在屋里坐着。

刘姥姥进荣国府,一切都是新奇的。

刘姥姥见了凤姐,反倒不会说话了,刚才在周瑞家的面前的那份应付自如不见了,大概是因为王熙凤气势压人吧,刘姥姥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再加上本来就是来张口求人、伸手要救济的,心里少不得紧张。

见面第一句话便说"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

当问到她来这有什么说的。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的情分。"那句张口求人的话实在是难以说出口,七十多岁的老人上门求救济,对刘姥姥来说是很耻辱的事情。这份羞耻心恰恰是刘姥姥作为一个底层人的自尊心。

周瑞家的急了,便向刘姥姥递颜色。刘姥姥明白意思,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还没有开口自己先红了脸。只得忍耻勉强说道:"论今日初次见,原不该说的,只是大老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

可是话还没有说出口,被前来借玻璃炕屏的贾蓉打断了。王熙凤和贾蓉周旋了半天,这期间刘姥姥只得等待,忍着耻,心里盘算着如何开口。这方安顿了才开口说道:"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不为别的,因他爹娘连吃的没有,天气又冷,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凤姐早已明白,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出来后周瑞家的也是埋怨刘姥姥不会说话,张口就是"你侄儿",意思是板儿哪里配得上说是主子的侄儿呢。

在王熙凤面前,刘姥姥的确显得不会说话。但是话说回来,张口求人的话,无论怎么说都不会那么漂亮的,更何况当时刘姥姥又羞、又愧、又饿、又紧张。她也是为了女儿一家人的生活才豁出了脸面,忍耻说出乞求的话。

刘姥姥的话虽然不太漂亮,但也表达清楚了此行的目的,并赢得了王熙凤同情心,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单看第六回,并不能完整展现刘姥姥的形象,她的质朴、善良、幽默、诙谐、智慧要在第三十九和第四十回中得以展现。

如果说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为忍耻乞活,那第二次进贾府则是为了知恩图报。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拘谨的,第二次进贾府则是大方舒展的。

对于有的人来说,伸手向别人要某样东西时,总是抱着小心谨慎;而伸手送别人某样东西时,则是心情舒畅的,话语间透着豪爽。刘姥姥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要努力活成能够给予别人的人,而不是开口求人、伸手讨要的人。刘姥姥也一定是这样的人,她是不得已才上门求救济,有机会她是一定要给予的,所以才有后面二进荣国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姥姥是厚脸皮吗?——由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底层人的辛酸与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dw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