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2013年美国电影《一切尽失》电影海报,金文“救”)
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主演2013年电影《一切尽失》(All Is Lost)。整部电影只有一位演员,几乎是默片。电影中,一位老年男子决定独自驾驶帆船去航海。可能生活已经给他过多的沧桑,使他厌倦了尘世。然而,即使来到海上,厄运依然对他不依不饶,一口随波逐流的废弃集装箱撞破了他的帆船,继而风暴袭来,帆船倾覆沉没,男子不得不蜷缩在一只橡皮救生筏中漂流。途中,两只巨大的货轮几乎与他的橡皮筏擦肩而过,却无人注意到他竭力发出的救生信号。十几天后,男子的体力和物资已近枯竭,他在一个漂流瓶中留下遗言,希望如果自己不幸,亲友们能听到他未及表达的勉为其难和爱的心声。这时他突然看见远方有船只发出的灯光。情急无奈中,男子点火求救,却失火烧毁了自己的橡皮筏。最后,男子在绝望中决定沉入大海,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此时,一艘救生艇出现在他尚在燃烧的橡皮筏旁边……
救,金文写作“求,攵”。求(男女和婚姻二),甲骨文写作“弯曲的脊”,像人的脊椎弯曲,躬身俯仰而求。求,让人动起来,让以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而要学会动起手脚,自力更生,才真正明白生命何来,必须斗争,甚至与自己斗争。超越自己,才是生命。求,金文可以看作“右手,仌(bing)”。仌(似花非花),上下先后两个入,表示互相之间通过逐步互动谐调形成键接。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通过亲力亲为的来往互动,才知相谐相恭、彼此相取、有来有往、公平可贵的相求互动之道。如此平衡相求的键接、不断循环而能延续的结果,就是物理上的球体和人际关系上的圆滑,就是宇宙天体的形成。
攵(pu,一以贯之一),就是“反文”,甲骨文写作“卜,右手”,表示神旨意的手。人不懂得道理。不懂得“文”,神就“反文”,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接受天道。《说文解字》说:“攵,小击也。”以命运小小击打,为了让人醒悟。醒悟知返,知返而文,就是男子从逃遁于海上的离群索居,到渴求被救的返回。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有求必应,会让人以为自然而然,经历了坎坷急难,才能感受救命之恩。
《甲骨文编》1求,2攵,《金文编》救,《说文解字》球。1.三个入,乙。2.倾斜的入或卜,又。3.求,攵。4.王,求。
求:频频往复,不断两相互动连接的全过程;在所有曲折互动中不断延续。
攵:取得彼此相牵互化之能。
救:神手弄人,让人俯仰而求;使之乞求,才能真正心领神会;能通过不断彼此互动谐调,不断形成键接,光化生命,生命发光,彼此相赐互化,得着神的旨意。
球:通过彼此切交转化而逐步两相谐调,取得彼此均衡、谐调互动,中衡演进之能。
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孔子说“七十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从刻意到随意的贯通,在于人是否懂得俯伏在神的道前。所以,孔子先要“六十耳顺”,才能“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
西方谚语说“天助自助者”(God helps who help themselves),又说“人的尽头,神的开头”(The end of man, the beginning of God)。从主动到被动的贯通,也是同理。《说文解字》说:“救,止也。”一止一动,此起彼伏。正如行过罗伯特·雷德福身边的巨轮,不止就不能相救。反之,一个粒子若不能回归基态而止,键接就会断裂,粒子逝去,无可挽救,自绝于人民。人能知止,就是明白了自己的边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难,也是边界,欲破界进入心神交流之境,就要敢于相互舍己,一切尽失。光与生命之间,粒子之间,也是一止一动,此起彼伏,相互传导,相救之道。懂得个人之止,才能真心领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每个人都有边界,也都在“为人民服务”。良性健康的边界就是分合互动所在。远亲不如近邻,有了良好紧密的邻里关系,才能指望急难之时有人相救。
你我为爱的踟蹰,如粒子之间有行有止的往复波动,形成键接,彼此相就,彼此为救,知恩图报,滴水涌泉,平衡周转如球,形成社会运转。亦如父母育儿,母慈父严,有恩有止,让孩子孝敬知返,学会做人,才是真正为他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救,是神对人的心意。神之救如父,让人知道自己的边界,敬神知返,到时有救。
唐代诗人王维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切尽失》,生命重启,是“救”的终极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