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院管理咨询
社会资本办医成功学

社会资本办医成功学

作者: 草斋微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01:31 被阅读0次

    医药经济报

    贺昊专栏

      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办医门槛,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从2009年新医改伊始,医疗行业管理部门就在提倡吸引社会资本办医。“十二五”医改规划更是对社会资本办医的程度做了量化安排: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截止今年上半年,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仅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距“十二五”医改规划所提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那么,是什么掣肘了社会资本办医的步伐?

      多点执业拗不过医生编制

      为了解决社会资本办医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各地管理部门都出台了多点执业制度,以期能让有余暇的公立医院医生到社会资本兴办的医院里执业。为了减少甚至消除阻力,多点执业制度也几番修订调整,但结果却不理想。

      阻碍医生多点执业的是医生编制。医生有了编制,就像身份证一样,不管在哪定居,仍然是身份证上所确定的归属地。在编制的影响力面前,多点执业就像“隔靴搔痒”,对医生选择执业地点,对社会办医院吸引医生入职,作用不大。社会资本办医亟需的好医生都被编制捆住了,不仅待遇比无编制的要高很多,职称晋级、职务晋升也更有希望,编制成了留住人才的“杀手锏”。

      依现有的公立与非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非公立医院仅能提供的薪酬激励怕是远远比不上公立医院以编制为基础提供的综合激励。多点执业像是主菜吃完后的一道甜点,对医生而言,可有可无。但对社会资本办医院来言,已是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后所能给出的最大可能。激励不匹配、错位,医生不可能来,来了也不可能长呆。这一点,相信很多地方行业管理部门都看到了,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也早就开始着手取消医生编制。可实际情况呢?编制仍然大行其道。下决心取消编制,医生才有动力多点执业,或者直接到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

      分级阻碍社会资本办医院成长

      医院分级,社会资本办医院也能评三甲,看似童叟无欺绝对公平,可立基于医院级别而构建起的分级诊疗体系,却是将社会资本办医院置于尴尬的地位。公立医院按照区域的行政隶属关系很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分级医疗体系,名曰“医联体”。社会资本办医院呢?除了依靠资本纽带形成医疗集团外,社会资本办医院很难以低成本的方式构建分级医疗体系。除非成为一个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的“医联体”中的一员。从分级医疗实际运转情况看,基层医疗机构并未从核心能力上得到成长,这也是分级医疗施行多年来,大型公立医院仍然“看病难”的根本原因。如此,成为“医联体”的一员,却没有了自我独立存在的可能,社会资本会乐意接受如此隐形的控股吗?而一旦不接受,自身的服务范围就受到限制,怎么办?只能用钱来构建自身的转诊体系。而这已成社会资本办医院极为重要的渠道建设,可最终却是医院品牌受损。以医院分级为基础构建的分级诊疗体系,对社会资本来言,就是公立医院“堂而皇之”的医疗资源垄断,必须废除。

      笔者建议,取而代之的是按不同功能进行规划构建的诊疗体系。一个区域里有多少常驻居民(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看门人的功能作用,以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的方式,即可以确定多少服务人数,也将门诊工作下移至基层),依照疾病谱设定可能的门诊数量和住院数量,以此构建承担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承担住院、疑难病症、手术等功能的综合医院,并设定该区域的各类医疗机构的门诊病人数、住院病人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类医疗机构的社会医疗保险额度。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可以依据自身的运营能力有针对性地投标。比如,社会资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投标办一间基层医疗机构还是综合医院,而由相关专家组成的评标机构对其投递的标书及能力予以评估,一旦中标,该机构将拥有相关区域、相关社保额度、相关医疗功能一定年份的特许经营权,除非运营期间出现医疗事故。如此,社会资本就可以与公立医院就基本医疗服务进行公平竞争,没有编制牵绊的医生也才能摒弃“公”“非公”而自由选择可以服务的医疗机构,阻碍社会资本办医的藩篱才算彻底清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资本办医成功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i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