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道、术、器、用”四个方面讲述了时间管理的理念,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善用时间的具体方法、技能与艺术,这些方法简单易学,注重实用性。道:忙的最大原因是没有预测力,用人生愿景目标,让你梦想成真。术: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每天先做三件重要的事,人生从此不同。器:要想学会时间管理,从善用一两个工具开始,体验事半功倍。用:大量重复持续练习,通过实践养成优秀习惯,创造完美结果。
本书的作者是,叶武滨老师,著名的时间管理、个人与组织效能专家;他创立的易效能系统风靡中国,同时作为这一时间管理系统的课程导师,他在数十个城市传授亲身实践的易效能系统多达300场次,受众数万人,好评如潮!
在经营企业之余,他一直致力于帮助自己与他人高效工作,因此成为时间管理方面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实践专家。他从《易经》的智慧中悟到时间管理的大道,深度挖掘了智能手机的效用,创立了一种普遍适用的系统性方法——易效能,既可以规划人生的未来,又可以随时管理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
道,是你想要实现的愿景,术是你使用的方法,器,是你实现过程中用到的工具。没有道,你就是埋头工作的老黄牛,只有道,却不懂术器的话,那就是空谈家、梦想家。
要想将“”道、术、器“”无缝结合,就需要明确愿景,用收集整理检视的方法,李手机,平板电脑,为工具,最终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达到时间自由,财富自由,心灵自由的目的。
时间的密码就是重复、简单、持续,换句话说,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化,把重复的事情工具化、流程化、系统化、自动化。
大道至简,以道预术,以术选器,以器致用。
一、时间管理的行动三步骤:收集、整理和检视。
第一步:收集。通过“收集”将各种我们可能关注的事务都置于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把大脑中能想到的各种任务,都记下来,清空大脑。
做法:只要想到,就记下来,不分主次,也不考虑是否可以执行。
目的:把脑子里的事情腾出来,从而减少做事时的压力,增加当下的注意力。
第二步:整理。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当前能够确定的人生愿景和工作重心,先删除一些和自己没有关联的事务。
其实这个世界9999999%9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我们决定不了也影响不到,而那不列到0.000000001%的事情才值得我们留意用心,比如本职工作、子女教育、个人权益,当我们删除大量的无关事项后,就会发现我们的清单上会少很多待处理事项。
做法:把记下来的所有任务都过一遍,把任务明确化,判断那些是可执行的任务,那些是不可行的想法,把所有的任务放入待办清单里面,打上标签和优先级,避免焦虑感。建立秒搜系统:把衣服编号,便于查找,建立实务字典,确保2秒内可以找到想要的物品,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第三步:检视。我们对剩下的事务进行重要紧急的、重要非紧急的、非重要紧急的和非重要非紧急的分类,将自己的80%的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另外20%的精力分配给非重要的事情。检视就是检查过去任务的完成情况、当时的内心、状态、收获等,并写下来。
做法:每周、每月、每年定期回顾计划的执行情况。尽量早上进行检视。
目的: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不堆积无线和不能处理的任务。
二、每天做最重要的三件事
通过收集、整理后,最关键的是行动。具体每一天,时间管理需要聚焦,每天聚焦三件事,优先吃掉那只青蛙。这里的“青蛙”是指最重要的但是又有写棘手甚至是让人望而生畏、极具挑战的任务。吃青蛙的有以下三个规则:
1.第一个规则:每次只吃掉一只青蛙。
如果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的话,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这一天里再没有什么是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2.第二个规则: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要先吃那只长得较丑陋的。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即使你一直坐在那里并盯着它看,也无济于事。”
换言之,如果你面临两项重要的任务,那么你应该先处理较重要的那一项,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你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就是决定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
3.第三个规则: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即使你一直坐在那里并盯着它看,也无济于事。
改善业绩、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并使之成为终生的习惯。
而要培养吃掉最丑青蛙的习惯,我们必须从以下两方面锻炼自己。
(1)决心。要下定决心让自己有先上去抓住那只丑青蛙的勇气,而不是退避三舍。
(2)自律。要自我约束,既然这只丑青蛙摆在了我的面前而不是别人的面前,我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当我们面对每天的计划时,首先要抵制住“先易后难”的诱惑,时刻提醒自己,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即做你认为最重要最棘手的工作。
三、当我们在专心做某一件事时,即吃青蛙时,要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
番茄工作法简单地说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然后全然专注于该任务,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钟响起,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5分钟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番茄工作法以25分钟的短期迭代为节奏,帮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休息时安心休息,工作时一心一意。
其实要完成大量的工作,重点不在完成工作上,而在于能否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番茄工作法关注“微观”层面,帮我们将100%的心智专注在当下,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番茄工作法的使用流程:
1.先在活动清单上列出近期要做的事情,不分顺序。
2.按照重要紧急顺序给事情写上序号。
3.把当天一定要解决的事情写在今日待办清单里面。
4.用正方形来预估每件事情所要花费的番茄钟数目,并且根据你当天所剩余的时间做一个调整。例如你当天如果还剩下5小时的时间,那么你就不能安排超过10个番茄钟,通常6~8个较为灵活。每次完成一个番茄钟就在符号里划上一个“X”。
5.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在前面写上具体的开始时间。
6.如果其间被打断则在番茄钟上方做好标记(外部打断是外界干扰,如突然而来的电话、同事找你;内部打扰是自己的干扰,如突然想到其他事情了、注意力分散了),一旦标记好了之后就要尽快地回归到原本的事情上来。
7.如果任务被打断,写上“U”,在旁边写上打断后完成的时间,例如只进行了10分钟就被打断了,那么就写U10分钟。
8.如果正在进行的事项所要花费的时间超过第一次的预估番茄钟数,那么就在表里用圆形的符号添上第二次预估的番茄钟数,完成后在里面打一个“X”。
9.如果在番茄钟期间遇上计划外的紧急事件,那么就在下面“计划外紧急”那栏记上,每次番茄钟结束后重新统筹,是继续执行目前的事情还是进行其他安排。
四、一件事情能否顺利完成有三大制约因素:情境、时间和资源。
情境:如果你手上有N件事情,你想要把这些事情都同时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事务都需要不同的情景。例如有些事情你一定需要在办公室才能完成,因为办公室有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有些事情既能在办公室也能在家里完成,可能所共同需要的就是网络,那么网络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情境;而且现在很多事情都需要用电话来完成,那么现在的情境就是电话;还有一些事需要特定地点的、特定道具的 ……
时间:说白了就是你策划出一个活动方案可能需要 10个小时,给你 10分钟、半个小时肯定完成不了这件事。
资源:所谓资源就是你完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外在条件,资源简单可以分成物质和非物质两类。物质性资源包括:信息、材料、金钱等;非物质性资源则包括:人脉等。
在这三种制约因素里面,情境和时间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每个人的区别不是很大。关键是资源,也就是外在条件是否允许。如果你平时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各种资源,到了需要的时候才在乱七八糟的的垃圾箱里面翻找,这样你往往会因此而错失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那么如何有效管理我们的各种资源呢?
答案就是建立好自己的“清单目录”。比如:办公室资源目录、出国清单、账号清单
五、面对满箱的邮件,我们该从哪儿入手呢?
其实,对待大量的邮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处理电子邮件的最佳时间,而不是一收到邮件就立刻去处理它。那什么时间是处理电子邮件的最佳时间呢?回复邮件通常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力和思考,所以处理邮件一定不要占用头脑最清楚、最富有创造力的这部分时间。一般来说,早上是我们状态最好的时间,而午饭之后是工作效率最低的时间。所以,处理邮件的最佳时间就是午饭之后。这样,你整个早上就可以空闲出来,从事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另外,你还需要固定每次处理邮件的时间块,比如30分钟,这30分钟内只处理和邮件相关的事情,30分钟后就要投入其他工作中,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最后,不妨尝试把自己处理邮件的时间和习惯告诉别人,尤其是那些会经常给你发邮件的人或你的团队成员,这会让其他人也开始主动配合你,就能大大提高处理邮件的工作效率。
具体到细节,作者主张每读一封邮件就处理一封,不要看完整个邮件箱里的邮件再开始回复。借用时间管理GTD的思想,建议回复邮件时遵循以下4D的顺序。
●做(Do),如回复邮件仅要进行少量的其他工作(少于两分钟),马上对发件人给予回复。
●记录(Diary),如果处理这封邮件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多于两分钟),马上给予对方回复,告诉对方你什么时候会将相关事宜处理好,然后把这项工作放在自己的日程上,马上开始处理下一封邮件。
●委派(Delegate),也就是将这封邮件转发给其他工作人员,要求对方处理。
●删除(Delete),已经没用不需要存储的邮件和垃圾邮件可以直接删除。另外,处理邮件前,先问一下自己,这封邮件是否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交流就可以解决?你会发现,直接谈话会比邮件文字更有效率,表达意思也会更清楚。同时,这样做能够帮你建立和同级管理者、同事、客户及其他人之间的联系。所以如果你和对方就在一个办公区共事,或者收到的邮件需要和对方进行讨论才能做出回复,或者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对方沟通,你不妨拿起电话,或走到对方跟前去跟他交谈吧。
其实,做时间管理也是如此,对于可有可无的事情,就删除,可以交给别人做的,就委托,如果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的(个人标准:5分钟内),就立即完成,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就记录下来,用番茄工作法去完成该任务。
>六、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发生!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效能。
对于情绪,我们会经历四种心路历程:第一种是难受,第二种是忍受,第三种是接受,最后一种是享受。
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第一个阶段,那就是难受,就是那个紧紧抓住我们的负面情绪,它在我们的身体里蔓延,直到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受到影响才肯罢休。这个时候我们对于难受是根本没有控制力的。
第二种是忍受和承受,许多人在难受之后会选择默默地忍受,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能够随时地原谅,原谅伤害我们的人,原谅让我们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能忍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境界了,其实心中如果有忍这个概念,说明忍之后还有受,受到侮辱,受到欺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所以才需要忍。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就是压力,就是我们心中的怒火,我们如果只有忍而不疏导,对于我们的身体就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最后一种就是享受,当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这一生就是来修炼自己的,就是来提升自己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那些让我们难受的人、打击我们的人其实都是来帮助我们的,这样一转念,顿觉海阔天空。
当我们进入第三种状态,我们才能真正地明白:所有的发生都是来祝福我们的,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后的发生!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地享受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
七、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实践,以用为妙。
”为什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时间管理的理论依然管理不好自己”,因为学习时间管理的理论知识效果不大。
在学习时间管理之前我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经验和智慧三者的关系。
知识被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属于二手信息,是经过前人加工、总结,然后经过分享、传播之后被我们所知悉的思想,它主要来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储存于人的前脑,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传播和复制,但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温习容易被遗忘。
经验被定义为: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是个体在亲身经历过某件事情之后或者实践某些方法之后的亲身感受,属于一手信息,无法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复制。著名教育家提克斯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经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智慧是个体对来源于外界的知识和来源于自身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有技巧地将知识适当地应用在工作与生活中,智慧植根于丰富的经验!+反思,不断地把知识、经验内化成我们的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行动,最终养成好的习惯。这就是最大的智慧。智慧的核心是如何处理经验,能够从经验中反思,能够从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然后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是谓智者。
学习就是把各种经验转换为知识,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引发学习,除非能进行“反思性实践”:联结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整合知识之间的联系、确认已经获得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只有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不断反思总结以及提炼之后,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思想中。同样,时间管理理论也是如此,无论多么好的时间管理理论,如果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将其变为自己管理时间的智慧,最终的结果都将是知识依旧是知识,生活依旧是生活,再好的理论都无法指导我们现实的工作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