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黄柏镇陆河村是皖西南陆氏发源地。这里安葬陆氏二世祖朝一公,三世祖荣一公、荣三公,四世祖恩一公、恩二公、恩三公等庐陵。往年族人祭祖犹记得古碑有六通。
陆河窝心塘古碑这六通古碑乃因年代久远和用材是易风化的黑麻石,且碑面粗糙,碑面可识也就仅3至5字而已。其立碑时间很难判断。族人长期以来,一直想通过什么办法,作进一步了解。
2021年9月22日上午,我在陆河陆晓明宗亲陪同下,先到荣一公墓地。乃其古碑前面新立石碑,古碑只露其碑上横头石面,无法拓印。据晓明介绍,荣一公碑正面文字最为清晰。谱载:三世祖荣一公,即传一,生失考,迁潜山玉照乡横河。妣王氏生失考,生子四:恩一、恩二、恩三、恩四,公歿失考葬发镰形有碑,妣歿失考,葬发镰形有碑。
遂去蜈蚣形荣三公原墓地。因荣三公墓在下浒山水库淹没区,此墓取遗骨二具并铁钉等物放置三个条棺,于公元二0一六年正月二十一上移至小湾垴头层,并新立有碑。古碑遗存原处,前几年犹见中间有“荣三”二字。我与晓明钻进荆棘芭茅窠,古碑已被浮土深埋,无法拓印。《陆陈宗谱》载:始居横河,后迁松江府华亭县入赘,原称陆氏,后文伟载志册可考。《陆叶宗谱》载:生卒未详,卒葬横河蜈蚣形后小横路上有碑。
古碑其隔岗恩三公之叶孺人古墓也因淹没区而迁移至桐城叶祠附近安葬,其古碑随之迁至叶祠。隔河相望的恩三公墓古碑,更是无法寻找。
遂后与陆晓明一道返回窝心塘。《陆陈宗谱》《陆叶宗谱》对前四代记载文字相同:二世祖朝一公,生失考,除安庆府宿松县教谕,妣李氏生失考,子三:荣一、荣二、荣三。公歿失考,葬高椅形乾山巽向有碑,妣歿失考,葬窝心塘有碑。窝心塘已不见有塘,墓葬山咀翠竹浓郁,前有几畦菜地,两侧住户皆姓陈。古墓前一碑,碑面文字部分高75㎝,宽49.5㎝,厚14㎝,通高大于100㎝。多年以来裔众以为是二世祖李孺人之墓。经细心拓印两次终于弄清古碑文字:
碑面上横头自右至左:叶陆氏先人
碑右边:皇清康熙庚寅岁春月吉旦
中间为:明故九世祖璩老孺人墓、十四世祖考继天公、妣张孺人墓
碑左边:十五世孙方茂方胜立
离窝心塘北向200m处,硬化路面后磡同样有一古碑,陆晓明介绍,称此地为窝心塘虎形外塝。这块古碑碑面苔藓过多,肉眼根本看不到一个字,铲扫苔藓用清水刷洗数次后拓印,还有少许苔藓钻穿宣纸之外,此碑文字部分高75㎝,宽47㎝,厚14㎝。碑脚外露于土磡,随时有下滑可能。
粗糙麻石拓印影印上横头文字风化严重,无法辨认,碑右文字:皇清康熙庚寅岁春月吉旦
中间:明故五及六世祖
注:五世祖即恩一公长子
窝心塘古碑考点:
1.这两块碑所镌刻的立碑时间一致,都是康熙庚寅岁春月,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距今312年。窝心塘碑载三位先人,因九世祖璩孺人和十四世祖生于明朝天启以前,所以有“明故”二字,同时证明,这块碑是安葬十四世祖时所立,也或者是后补。
2.其碑上横头文字曰:葉陸氏先人。把叶放在陆前,称叶陆氏。这佐证了一个传说:今陆叶氏,宗谱四修前,曾经称《叶陆宗谱》,出谱之际,于祠堂立牌位,牌位总是不能竖立,族人随后祷告祖宗神灵,改为《陆叶宗谱》之后祖宗牌位像生了根似站立起来。此碑证明某段时间这个传说真实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七百余年,恩一公后裔大部分留守陆河祖居之地。恩一公后裔自明末一直与恩三公后裔合修宗谱,曰《陆叶宗谱》。
3.八月二十八日又去宗亲陆晓明处,翻阅《陆叶宗谱》时方知,十四世祖继天及张孺人乃是恩一公支下。由此证实虎形外塝磡边古墓也是恩一公支下祖坟。
4.九世祖墓葬在乳突处,沿此山岗来龙上移数丈,又有一排古墓,其穴位在收腰凹颈处,相传也是祖坟,历年来一样祭拜。既然乳突处墓及碑已澄清,再考李孺人其位尊辈长,由此推断,收腰凹颈处当是二世祖李孺人庐陵所在。
5.《陆陈宗谱》载二世祖朝一公葬高椅形乾山巽有碑,妣李孺人葬窝心塘有碑;恩二公及陈孺人葬眠牛形有碑,今这三处古碑无存,这又为什么呢?据陆晓明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古碑皆被人拔去或搭桥或作它用。窝心塘九世祖古碑,乃是晓明等人于一九九二年前后抬回原处竖立。
又,今春清明时节,野猪拱食笋子危害坟地,现又生长出几棵苗竹;虎形外塝古碑处急需从磡下排水沟上兜一坝,以固其碑。有鉴如此,我向宗亲们呼吁,明年清明时节,窝心塘两排祖墓及虎形外塝祖墓尽早尽力维护,使后人凭吊有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