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被这句话“忽悠”了快半年了,从四月份打鸡血似的进到阿里实习,到现在从无到有对做产品有一知半解,对产品经理的追求有增无减,不过对比开始的三分钟热度,自认已经更理性了,终于可以自信的说一声:我是-1岁啦!看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更意识到构建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不管是对产品经理还是对一个个人工作及生活,都会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刚看完书,还是赶紧写写读后感。
1. 把写书看成在做一个产品。这是苏杰老师“产品经理主义”的一次成功的外化。除了一些阿里产品的场景比较难以去理解,全书读下来没有感到太多压力,真的实现了开篇的那个小情景:坐下来闲暇的说“嘿,来聊聊产品吧”。整本书的结构很明晰,为什么要做这行,行业第一关键词需求,从产品到项目的流程,团队,再高一级的规划,产品经理必备素质,附录别人眼中的产品经理。个人觉得很契合了书的定位:-1到3岁的产品经理(这话的事实依据就是我自己)。把做互联网产品的思维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再外化到所有的工作生活经历当中我想这就是真正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真谛。
2. 我也想说说需求。需求,以前我觉得挺普通一词,现在倒觉得有些神秘了,每天都在学着去理解他领悟他想尽快和他建立稳定的基情,可能以后真的就要与他“相伴一生”呢。以前做事情喜欢随性,就是拍脑袋,不过这个拍跟大老板们的拍可就差远了,我是无知者无畏。事情为什么做、可行解我都不会去考虑,只需要简单的知道这是什么,然后就开始实施,当然,可想而知这个“是什么”和“实施”也是极不靠谱的。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就显的很单薄那么不堪一击。其实有些方法都懂,书也看了不少,但就是没有内化,或急于求成,或懒于去考虑。再读需求,知道了事情在到达“做”的层面上,为了保证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必须事先去分析需求,分解,评审,而后决定做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做。
3. 规划这点事。很惭愧的是,大三上快要结束了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人的确是太笨了,大三下开始也因为人懒喜欢找捷径就一个劲的冲向阿里的怀抱了,以为在那里能更快更有效的学到解决方法。不过结果是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实在是太笨了,四个月的实习经历除了老板苦口婆心的“骂”就是苦口婆心的“骂”,直到这几天才刚想明白那些“骂”给我带来了什么,那打鸡血的四个月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可能已经染上阿里病了,离开越久越觉得他的好)。自我感觉个人价值观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问题在于方法论以及与其相匹配的心智。心智这东西急不来只能靠岁月这把杀猪刀把玩我,而方法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心智的成熟。这么一分析,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价值观大旗不倒的前提下去学习方法论,然后静静的等待发酵。这也是个人的规划了。而组织的规划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最近还有个在思考的问题是我曾经的团队,赛扶。也是想验证自己的思维模型,所以也乐于去看问题,说看法。个人观点是一身病,但最浅显的应该是对“我们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考虑和“check point”评审点的问题,因为这是做了三年都没有解决的一个共性问题。不过很遗憾解决的时机还没到,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已经在那里毕业了也不便于多做什么,心里对他是满满的感激与祝福。
写在最后。回头看了一遍这真是一篇水文,本想进行一些对书的总结性记录,结果又变成吐槽性质了。道行太浅啊,呼吸吐纳之法先去练练好吧还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