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的智慧--推敲无门关:第12则 岩唤主人

禅的智慧--推敲无门关:第12则 岩唤主人

作者: 神意通达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10:03 被阅读0次

    序:

    《无门关》是宋代高僧无门慧开从历代禅宗祖师的传记中选出48个公案编撰而成,用来作为门人修行的教材,并献给当时的皇帝宋理宗参悟。禅宗公案是对僧人参禅悟道过程的瞬间记录,篇幅短小,浓缩佛教义理精髓,但是令人费解。对公案的参习是僧人提高修为的辅助手段,但并非必需,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僧人印证自我修为的参照物。在公案面前,修行人的修为水平无所遁迹。不过,从古到今还是有层出不穷的人解读公案,目的我想还是为了验证自己所学,并与同道交流,以期得到提高。似也应了佛教追求“无所得”的理趣吧。在此谨对无门关的公案做个推敲,以验证所学,并回向给同道中人。

    原文:

    第12则 岩唤主人

    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着!”“诺!”“他时异日,莫受人瞒!”“诺!诺!”

    无门曰:瑞岩老子自买自卖,弄出许多神头鬼面。何故聻?一个唤底,一个应底;一个惺惺底,一个不受人瞒底。认着依前还不是!若也效他,总是野狐见解。

    颂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推敲:

    这段公案是教人认清我们体内有两个“我”。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叫自心,佛性,如如,佛经中约有50几种不同的叫法,王阳明把它叫“真己”,实际上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也是这个东西。各大宗教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这个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道教叫它“元神”。人体内的另一个“我”,就是我们的意识,能思考、想象、判断的,道教叫它“识神”。人睡着以后,识神就休息了,但是元神或叫自心并没有休息,它一直醒着。只是由于人的私欲杂念的蒙蔽,它可能失去觉察,就像太阳被云遮住了光,云底下就暗了。

    瑞岩和尚的做法就是让这两个“我”对话,以保证它们都清醒着。北宋时期的二程也强调“常惺惺”。还有孔门大儒们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戒惧恐慎”、“慎独”、“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等等,都是为了养这个“性”。目的就是不断提醒心不放逸,常驻在“真我”上,是谓修心养性。

    无门和尚说,不要把前面那个唤的“我”当作“真我”,要关注后面应答的这个“我”,否则见解不真,似是而非,成了野狐禅。他写颂总结说:人在生死轮转中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把“识神”当作了真我自性,跟着自己的思维、情绪、感受跑,而蒙蔽了真正的主人:自性。自性如果始终保持清醒,人就不会失控,能作自己的主。

    举个例子:老一辈的武术高手,很多人在睡着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进入他的房间他能马上醒来。这就是自性光明的体现。他的识神休息了,但是他的元神明明了了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包括看到自己在睡觉,听到自己在打鼾。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人人都能开发出来,是人本来具有的功能。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中医、武术等身心文化体系都有针对此功能的开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的智慧--推敲无门关:第12则 岩唤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xd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