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44517/ca4fbd3c3674ede5.jpg)
不知不觉,炎热夏天就悄悄过去。这个信息,是从树底下堆满了干枯的树叶透露出来的。
不是么?俗话讲,“秋风扫落叶”,这树底下留下这么多枯枝败叶,就是那劲道很足的秋风从那遥远的海边吹过来,像一把巨大的梳子,在密密丛丛的树冠上梳过一遍,把那些枯叶从树枝上梳了下来。
这个炎热的夏天,在我的过往印象中,有点怪怪的,比往年要来得晚,去得比往年也要早些。总觉得其中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蹊跷,仿佛与小时候读的魔幻神话传说相似。是不是冥冥中,这世界真的会被看不见、摸不着的妖魔鬼怪操控着呢?
因为,这个夏天,刚开始进入时,本应是连绵的梅雨季节,可今年这梅雨季节,却显得很短促,没过多久,就隐隐告退,取而代之的是,酷热难耐,久旱无雨的夏季。难道,这世间真的存在着旱魃这一怪物么?不然,往年的夏季,总会从太平洋向内陆横扫而过几场风雨交加的台风,给干渴大地带来甘甜滋润万物的雨霖,而今年,却未曾见过一星半点台风的踪迹。
秋天,裹着干爽的秋风悄然而至,也没有见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蛛丝马迹。夏秋连旱,早已被这树底下提前掉下的干枯的树叶,作了最明了的注脚。我真的很担心,因今年长时间的干旱,那些早春就开始忙忙碌碌去耕耘、播种的农民伯伯们,会陷入颗粒无收,劳而无获的困境。
此时的我,陡然想起,我也是今年春,开始像农民伯伯那样,在无垠的简书田地里笔耕不止,可到头来,收获却寥寥无几,是不是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呢?!
就这样,我一边思考一边行走在被马路两旁大树掩映下的绿荫中。我那不听使唤的双腿,竟然鬼使神差般,去踢着这些过早掉下的枯叶,心事重重,觉得近段精神有点压抑。因此,连续几天,也懒得在简书上更文。可是,我们竹桃苑其他简友们,正在借九十年建军大庆时机,如火如荼地写有关军人故事的征文呢。
记得上个月最后几天,我还信心满满地写文谈我对“日更”支持的看法呢。对此,还引来众多简友的热议。有的简友支持鼓励我,应坚持日更,可,另有一些简友不赞同我支持“日更”的观点,因日更,会使文章质量大打折扣。还有的简友说,读书和写作就是“输入”和“输出”的两过程,并把自己形象比作电瓶,光“输出”,却不“输入”,不及时充电,到时就会成为既不能“输入”,又不能“输出”的废电瓶。
现在,象征收获的季节来临时,我居然连续几天没有写一个字,是不是已经成了“废电瓶”呢?由此看来,日更,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天方夜谭的笑话而已。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奉行自己的写作座右铭“简单生活,书写吾思”吧,不要被“日更”拖累,更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简友齐帆齐在这个月初,就正式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她是安徽安庆人,我是湖北黄冈人,但在这来自五湖四海的简书上,我们相互认同是家乡人,因为我们都属巍巍大别山人。齐帆齐文笔不错,特别在记录草根族逆袭成长经历的故事,取得令人刮目以待的成绩。尤其是她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让我们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简友们,对未来的生活满怀信心和希望。
其实,齐帆齐本人就是很鲜活的草根逆袭成功的例子。从她自我介绍的文章中了解到,她是来自贫困的农村,只接受过并不完整的初等教育,曾在全国各地打过工,也做过小生意。后来,在她妹妹介绍下,来到魔都上海,开始接触互联网工作,并创办了个人公众微信号。她来简书写作,也是一年前的事。
她在《谈谈写作成长之路》中写文强调,她之所以能成功签约,是得益于另两位签约作者的推荐,也归功于这一年来她的坚持和努力。她说,最关键是一要找准自己的写作方向,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去“自嗨”漫无目的写作;二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两点,大概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成功写作秘籍吧。
看来,我们若是想同简书一起成长和进步,还得向齐帆齐学习,不要认为自己功底浅,有自卑心理,人家连初中都没念完,照常也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
我还是用齐帆齐所喜欢的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太少了。”来勉励自己,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继续坚持写下去吧,复制齐帆齐的成功经验去写作,说不定成功的大门,也会向我敞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