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样做,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

作者: 文会帮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3:04 被阅读0次

    孩子自从升入小学后,很多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请家长们回忆一下,孩子考试前,你是否曾说过类似的话:

    这次必须考95以上,否则就不带你去吃汉堡了。
    这次考试要再考不好就别回来了。
    你要是考双百,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

    不可否认,家长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话一旦出口,对孩子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前段时间,网上就爆出两个小学生因期中考试没过90分而结伴出走的新闻。

    两个孩子平时的成绩都不错,只是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再加上家长又要求他们考到90分,因未达到父母标准不敢回家,只好选择离家出走。

    图片来自网络

    快乐本应是美好童年的主旋律,可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却让孩子们的快乐越来越少。

    考试后的“众生百态”

    成绩好的:

    “我考完了。”

    成绩差的:

    “我靠!完了。”

    小明盯着刚发下来的试卷,不停地念叨着:

    “分分分,我的命根儿。”

    语气那叫一个生无可恋。

    “完了,又要吃扫帚炒肉了(屁股挨揍)。”

    小刚耷拉着脑袋认命地说。

    小红因为没发挥好,眼圈儿都红了。

    小丽则非常兴奋,她终于考了班级第一。

    小翠和晓峰在互相检查着试卷。

    你以为他俩在检查自己的错误吗?NO!他俩是在仔细的核实分数,努力地想找到老师把分数核算少了的证据。

    图片来自网络

    “千姿百态”的家长

    考试过后,也是老师们手机最忙的时候。

    “我家孩子这次成绩下降了,他这段时间听课认真吗?”
    “XXX这几次都没有考好,是不是应该找个课后辅导班?”
    “老师,我家孩子这次物理才得了70多分,他说这次题出难了是吗?”
    “老师,XXX化学一直不怎么好,麻烦老师平时多关注他一下。”

    每次考试过后,都会有一些孩子被送到课外辅导班,“套上夹板”,失去自由。

    微博上有个叫“牌大牙的爹呀”的网友就不无感慨地说:

    给孩子一些关爱把,想想那些年,属于我们的童年,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从前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却有着简单的快乐。而如今……

    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无奈和惋惜。

    图片来自网络

    从前,孩子们最渴望的就是放假,因为终于可以撒欢儿地玩儿了。而如今,害怕放假的孩子越来越多。

    老公画室的一个孩子就曾和大家抱怨说他“宁愿上学也不愿放假”,在画室引起一阵共鸣,一问原因,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大家周末的学习生活基本相同,周六上午一到两个课外班,下午一到两个课外班,有的半天的时间甚至要赶三个课外班,基本连午饭或晚饭的时间都来不及回家吃,只能在外面随便吃点儿。周日的生活也基本相同。

    孩子们穿梭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忙得就像大牌明星赶通告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你没做到90分的父母,凭什么要求我考90分?

    和邻居在闲聊时,聊到了孩子的学习,她讲到自己有一次去开家长会,会后班主任特意把班级一个学霸的妈妈留下来单独谈话。

    放学后,学霸孩子和她妈妈刚一走出校门,铁青着脸的妈妈就开始对孩子一顿数落,大概意思就是平时什么都不让她做,好吃好喝供着,结果这次考试连90分都没到,自己还被老师单独谈话,丢死人了之类的。

    学霸妈妈边走边数落学霸,引来很多家长和孩子的侧目,邻居说感觉这个妈妈这样数落孩子已经是家常便饭。

    也许是学霸感到当街被训斥很丢脸,也许是长时间面对一个这样的妈妈她不想再压抑自己,于是学霸大声的来了一句“你都没做到90分的妈,凭什么要求我考90分?”

    图片来自网络

    这句话着实引人深思,确实,作为父母,应该反思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自己做得是否合格?

    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考试后盯着成绩不放,考不好就是一顿打骂;

    孩子在学习,你在客厅打牌;
    借口工作忙,把孩子放在托管班学习,认为自己可以不管;
    陪孩子写作业,时不时的数落、唠叨、训斥;
    搞题海战术,孩子把学校留的作业写完还不算,还要做家长买的资料;
    这次考试没考好,让妈妈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

    不合格的家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又怎么会有一个好的分数呢?

    作为学生,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并不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全部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看重分数对孩子的影响

    1.看重分数,忽视品德培养

    教育是要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先有品,然后才是学,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不论是家长还是部分老师,都把孩子的成绩放在了首位。

    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会问成绩怎么样啊?在班级排多少名啊?等等。

    虽然教育有明文规定不允许给学生排名次,但仍然有不少老师偷偷这样做。

    在一些老师和家长的嘴里,所谓的好学生和不好的学生也主要是以成绩来论。

    我就经常听到我舅妈和表妹说“你不会就多问问好学生,别不好意思问。”

    一些家长看中孩子分数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学会了“打小抄”。

    我还遇到过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他们有的出口成“脏”、有的爱占小便宜、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极其不尊重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

    2.看重分数,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经常性的占用学生不考试的科目,我的表妹就和我说过,她上了一学期的学,还不知道自己的通用技术和生命教育的老师是谁。

    高分低能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个两岁识千字,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的魏永康,最后不也难逃退学的命运?

    我大学时期的同学,自从初中离家外出就读,妈妈就一直是陪读的角色,直到孩子上了大学,自己的袜子还要妈妈给洗,用妈妈的话说,这孩子学习学傻了,袜子都洗不干净。

    看似调侃,却是事实。

    图片来自网络

    3.看重分数,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前两天,一个高一的孩子来找我,说他自从上了高中后,总是特别焦虑。

    他的妈妈也是一名教师,平时对他的学习要求的特别严格,恨不能让他在家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而他也特别听妈妈的话,即使他想和朋友们出去放松一下、聚一聚,或者想看一会电视时,只要妈妈不允许,他就不去做。

    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他的成绩几乎都是全年级第一,第二名或第三名的时候屈指可数,就连中考他都是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

    可自从进入高一后,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努力赶超,尤其是同班里和他从同一所中学考上来的两个同学,平时成绩一直不如他,可在后来的两次月考中都超过了他,他感到心里特别不平衡。

    他也在努力,可是每当看到他们练习题做得比自己快,复习得比自己好时,他就开始心慌,越是想集中精力学习就越是胡思乱想,成绩反而急转直下。

    我知道他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图片来自网络

    4.看重分数,影响亲子关系

    朋友家的孩子,成绩一向很好,但偶尔也会有发挥不好的时候,当孩子考得好时,朋友就眉开眼笑的,又是给孩子买衣服,又是买水果。只要有一次没考好,就立马发火。

    “你考成这德性,别人问我我都不好意思说。”
    “下次考试必须考到95以上,别让我在朋友面前丢面子。”

    最近,朋友和我发牢骚说,感觉孩子不像以前爱说话了,跟自己也不亲近了。

    我们一起出去玩,我和朋友的孩子闲聊时,她说:“我妈爱分数比爱我多,我的分数就是她的面子,谁摊上这么个妈,谁倒霉。”

    尽管别人怎么告诉你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分数,可是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许多父母就是认可中考、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观点。

    所以我们又都无法避分数而不谈。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1.帮助孩子分析试卷

    考试后,家长要做的不是盯着孩子的分数去数落孩子,而应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哪些因为马虎失分,是否是学习方法不对,或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让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后续的学习。

    2.告诉孩子认真对待每一学科

    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就“恨屋及乌”,连带着不爱学习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刚上初中时,我们就不喜欢一个经常占用我们微机课的数学老师,连带着也就不喜欢数学课了,即使以后的初中生活中换了几个数学老师,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都是垫底的。

    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喜欢你的老师,但是要信赖你的老师,更要认真对待所有学科,不要因为自己所谓正义的情感而不喜欢某一学科,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3.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与教师勤沟通

    有的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学习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一旦孩子考试分数低就发脾气,责骂孩子。还有的家长,每天像监工一样看着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这两种家长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家长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上,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学习中有没有什么困惑?

    阶段性目标完成得怎么样?等等,要勤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些情况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孩子的成绩自然差不到哪去。

    4.理性看待孩子分数,定目标要重质而非重量

    告诉孩子,老师强调的、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而不是一定要让孩子达到多少分。

    图片来自网络

    5.小学低龄阶段重习惯养成

    经常听身边的家长发牢骚说孩子上小学了,自己也就没有那么自在了,孩子放学后就要看着孩子写作业了。

    只要孩子考试了,接孩子放学的校门口就会聚集成群的家长,无一例外都在聊孩子的分数,什么你家孩子语文多少分啦,什么我家孩子数学没考好,只考了多少分啦之类的。

    很少有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

    我教了10年的初中,课堂上有很多孩子爱搞小动作,或者听着听着就和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上了,总之就是专注力和自律性特别差,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

    6.赏识、信任孩子

    我们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就是从不吝啬对孩子的惩罚、训斥,却不能慷慨的赏识和信任孩子。

    我的朋友就经常以孩子的成绩来要挟孩子:

    考试没考好,去什么淘气堡?
    数学考95以上,放假带你去旅游。

    怎么样,是不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惩罚的方式只会剥夺孩子的正当权利,让孩子觉得我学习不好就不配做很多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相反,赏识和信任孩子,则会鼓舞孩子的学习劲头,提升孩子的信心。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赏识要发自内心,而不是随便的应付。

    应付只会让孩子看到他的学习是不被重视的。

    赏识针对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分数。

    正确的赏识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希望我有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以后这些品质出现的概率会更高。

    但如果只表扬孩子的高分数,孩子则可能过度关注分数,也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保持高分数,这样的赏识只会适得其反。

    注意赏识的频率。

    高频次的赏识可能会让孩子认为我们的赏识过于廉价,赏识也就越来越没有作用。当家长觉得孩子最需要被认可、被激励的时候,才给予。

    图片来自网络

    7.不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

    有一些家长,他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好成绩上,孩子的成绩就是他们的“晴雨表”,他们会经常和孩子说: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只要你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有出息,我就知足了。
    我们给你吃好的,穿好的,你还给我学成这德性,你可真行。

    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要么就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拼命努力,换来的结果可能也没那么好,反而从学习中获得了挫败感,经常性的自我否定。

    要么就是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是更加讨厌学习,有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

    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的引导很重要,一味的盯着孩子的分数得到的未必就是你想要的结果。

    孩子的习惯和态度,品德和修养,兴趣和选择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这样做,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bk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