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对于中学心理老师来说,除了课程之外往往会有学生来进行咨询;如何紧扣生涯主题辅导学生可能是当下面临的问题,生涯建构论认为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都属于自己;生涯之路没有固定的路线,但却有一个大致的主题。
本期带来的是萨维科斯的生涯建构理论生涯建构理论,主要运用于生涯咨询。
美国东北俄亥俄大学医学院家庭与社区医学系教授萨维科斯2002年提出生涯建构理论,2012年提出生活设计的概念。该理论受到人职匹配理论所影响,并把舒伯的理论做了一个创新,关注某个阶段,个体如何适应不同职业,如何将工作融入到生活中。
NO.01新的假设的提出
舒伯(Super)的学生萨维科斯(Mark Savickas)继承其核心思想的同时吸收建构理论,对自我和生涯发展提出新的假设,回应了传统理论的困境:
1.自我是通过工作和关系持续被建构和创造的
真我并不先于经历存在,测评和基于头脑反省所得到的不过是“根植于过去的我”,固着于探寻于过去的真我,既难以应对高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也会让自我的发展陷入停滞。
2.生涯发展经历是一项建构自我概念的生命设计(life project)
理想职业不会自动展现,是个体在做出选择实现意图(intention)时被建构和设计出来的。所以,好的生涯发展是积极行动,并将经验整合并丰富自我概念的过程。
3.生涯即故事,我们透过故事理解并创造人生
生涯建构论认为,讲述个人故事让人们觉察那些本就存在但模糊不清的意识。咨询师可以围绕两个层面来进行:
①关注过去和当下的经验(Experience);
②解释其重要性和赋予意义(Intention)。
最终将故事引向即将面临的未来,以设计出更加有活力的生涯计划。
NO.02理论核心
维科斯的生涯建构论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人格特质、生涯主题和生涯适应力。
1.人格特质
萨维科斯批判性地继承了霍兰德类型理论及职业世界地图理论,来理解个体职业人格类型(RIASEC)。认为从过往经历中可以发现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人格(重评估行动呈现出的兴趣倾向),并且会与职业呈现出一定的匹配性。
但萨维科斯关注的点会有所不同:①更侧重来访者的主观看法,而非测评分数。②更关注来访者意图中呈现的可能的我(possible self),而非过去的我。
2.发展任务(即生涯适应力)
社会飞速变迁令个体不得不更加主动地根据环境做出态度、行为和能力上的调整,形成个体的生涯适应力。萨维科斯提出的生涯适应力模型包括:关注、控制、好奇和自信。
咨询师需要围绕“适应力模型”尝试激发来访者对未来生涯的关注、控制、好奇和自信,推动来访者将意图(intention)转化为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创造新的故事,即新的自我和生涯;也只有在行动中适应力才能提升。所以,对于相当多个体,问题不在于是否做出了决定,而是在于是否付出了行动。
3.生涯主题(theme)
建构论假设,个体通过进入一个职业来诠释和发展自我概念。如果来访者能对自我概念和个人愿景目标的深入理解,将更加有效的做出生涯选择。
萨维科斯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和愿景目标通过一个生涯主题来展现——如同一个故事的主题,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生涯主题由一个或一系列个体最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和个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成。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和行动都围绕生涯主题地宏观指引展开。
当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理解了其生涯主题,来访者那些看起来碎片化的、相互矛盾的以及意义含混不清的经历会变得意义清晰而连贯,并提供了对未来生涯选择的指引,以及面对各种职业变动(尤其是被外界所迫的变动)的方案。
把完整的人分解成不同侧面(兴趣、能力、价值观、性格等)去理解的方式很难获得的启示。
萨维科斯(继承了阿德勒的观点),认为早期记忆是理解个体生涯主题的重要途径。
NO.03萨维科斯的故事访谈法
生涯建构理论把塑造自我(self)看作一项任务。个体运用人类独有的感知意识的能力,通过对经验的反思来建构自我。自我意识或者对意识的感知需要序言(Neuman & Nave, 2009)。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反思,正是反思性的思考建构了自我。所以,语言是生涯建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除了构建个体的自我,它还构建了个体的主观生涯。
故事访谈三部曲
【1】介绍人物
即进行五大问题的生涯故事访谈。来访者在围绕五个问题的叙说中,既向咨询师介绍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自己。而咨询师将访谈素材整合成一个关于来访者生涯的短故事。
【2】呈现与理解关键冲突
五个问题形成短故事——又称来访者的生命画像(life portrait)——反馈给来访者,与之讨论修改,并将生命画像与来访者面临的生涯困惑(冲突)比较分析,形成新的理解。
【3】围绕新理解引发改变
围绕修订的故事,重新认识自己(重塑自我概念),并解决其带入咨询的困扰,发展出新的生涯意向和行动。这部分常常需要激发来访者对未来生涯的关注、控制、好奇和自信,推动行动发生。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涯教育理论中的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还为您提供理论实践的方法和案例。
但也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在参考的同时要多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进行调整。
往期资料包
第六辑丨生涯实操测量工具
第七辑丨学科测评资源与制作思路
第八辑丨生涯教育书单暑期特别版
第九辑丨基于台湾生涯教育的辅导工具
第十辑丨开学第一课政策解读PPT
第十一辑丨生涯教育课程化的实施思路
第十二辑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第十三辑丨生涯建构理论及其应用
第十四辑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第十五辑丨生涯课堂活动手册
第十六辑丨基于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解决三大问题
第十七辑丨利用霍兰德的类型论做选科决策
第十八辑丨克朗伯兹学习理论的生涯启示
第十九辑丨如何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十辑丨如何科学进行目标探索
第二十一辑丨理性决策的科学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