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永历政权彻底灭亡还有两年,也就是1659年,郑成功围攻了南京。
郑成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奉南明政权为正朔,可是他要的是南明的封号延平王,对于南明东西夹击广东的战略,郑成功也不怎么感兴趣。
此次清廷三路大军合攻贵州,最后挺进云南。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郑成功对于南明政权不感兴趣,他反而利用了这个机会,北上沿长江进攻。
郑成功率领水军十几万进入长江口,连破瓜州和镇江,此时距离南京也只有一百多华里。
郑成功的想法其实比较正确,南京是明朝的陪都,攻占南京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经济上苏南是财赋重地,能保证军饷。清廷大军主力在西南,南京兵力空虚。
攻占了镇江之后,郑成功停了下来,进行招抚工作。苏南周边的县城纷纷来归附。
郑成功志得意满,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不急着打南京,在战略上已经犯了大错。
这些墙头草一样的县域地区,不值得花这么时间。
到底是下船步行,急行军直扑南京。还是坐船走长江水路,郑成功难以决断。
最终下定决心,走水路。
沿长江逆流而上,不顺风不顺水,只能靠纤夫在岸边拉大船。到南京一百多里路,花了十天才到。
耽误的这些时间不算,如果到达南京能够马上进攻其实也还好。
南京守军兵力空虚,南京的清军主将想尽一切办法从周边调兵。向北京报告火速支援。
清军的这些准备都不是问题,关键是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诈降计。
南京的清军守将向郑成功请降,郑信以为真,双方谈条件。
就这样拖了很长时间,清军得到支援后出城迎战。
郑军大败。
郑成功率领残军败将退回长江。
后来郑成功放弃对大陆的进攻,转而收复台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