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191]篇
今儿个是和艺术打交道的一天。
第一次画的油画:雪人上午,参加的是中信银行组织的会员回馈活动--零基础学油画“雪人”。
如上图所示,雪人基本成型,在外行眼中和我这个创作者心中,应该都过得去。但在内行眼中,想必仅从油画中的雪人比例、调出的色彩深浅、着笔的力度轻重,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是新手还是行家。
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我心中一直以为很难的油画,入门原来挺简单,值得深入学习。但真要画的好,画的逼真,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影像历史下午,我们去了位于海上世界的《国家地理》摄影展。
展区按影像历史、深入险境、生命之歌、愤怒大地、人文探索、走进科学、摄影精粹依次分为七个板块的内容陈列《国家地理》历年的经典作品。
同时,又另外设置有“站在巨木的肩膀上”小程序了解世界上最大的红杉树的故事,“大迁徙”纪录片讲述动物的迁徙篇章,“照片墙”介绍历年登上《国家地理》封面的经典照片。
经过展览馆特定时刻的宣传员介绍,我们才知道看似普通的照片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阿富汗女孩 17年后的阿富汗女孩《阿富汗女孩》及《十七年后的阿富汗女孩》:
前者是女孩年轻时的模样,在拍照的前一天,她经历了家人被害、处理安葬、逃亡难民营等重大人生变故,在她绿色的眼眸中,包含的是对战争的恐惧、愤恨,以及对未来的恐慌、迷茫。
后者是前面那张照片在《国家地理》刊登后,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引发了世人对战争的反思,对无法接受教育的女孩的同情,促使国家地理委员会在17年后重新寻找到女孩,了解其近况。彼时,女孩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时隔多年,冒认该女孩身份的人很多,最终是通过视网膜科技才最终辨认出女孩身份。可惜,按照当地习俗或者出于别的原因,已再难一睹女孩真容。
第一张西藏的照片19世纪初,西藏首次进入《国家地理》视野。那时候,日喀则的主持认为照相会摄取人的灵魂,一度不愿意配合摄影。后来,在秘书的沟通下,主持终于心不甘情不愿的参与了拍摄。巧合的是,当时《国家地理》的杂志编排正好出现了空窗期,于是,西藏的照片第一次在《国家地理》刊登,就足足占据了十几张篇幅,进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拍摄高峰的摄影师也成为了别的摄影师眼中的风景为了拍摄出绝佳的照片,摄影师仅仅依靠着一根绳子就悬挂在5730米的高空中。倘若不是同行的摄影师同事,拍摄出这张他眼中的同事身影风姿,世人是很难直观看到照片背后摄影师付出的努力。
动物学家与两只孤儿猩猩 与新生猩猩的亲密接触很多摄影师,不光只有摄影师这一重身份,有的还具备动物学、科学、植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有很多摄影师,前往拍摄照片不只是因为个人的兴趣,也同样肩负着协同科学家们调研、探索的任务。这些人与动物的互动,被照片记录下来,完美诠释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怕泡泡的两个宝宝而这张照片的趣味性和拍摄时间、角度的恰当性,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张照片中,猩猩宝宝紧紧巴在一岁大人类宝宝的身上,一边是对水和泡泡极度抗拒的小猩猩,一边是人类宝宝嫌弃猩猩宝宝紧紧巴着他的小眼神,相映成趣,格外生动。
狮子宝宝和他的妈妈人与动物的照片掌握好拍摄的角度、时间基本可以拍摄到,而动物之间的互动却更加难得。一方面是动物之间很少有充满人性的互动,另外一方面即使有这样的互动能够被摄影师们捕捉到的也很稀少。
也因此,狮子宝宝搭在狮子妈妈身上眺望远方的这张照片,问世之后,格外惹人注目,也尤其动人。
试图与摄影师一块进食的海豹如果说让摄影师啼笑皆非的事情有哪些,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定榜上有名。
这只海豹不知道为什么对摄影师格外的友善,它先是试图将一只活的小企鹅与摄影师分享,没有得到摄影师的回应之后,又将被它杀死的小企鹅推给摄影师试图共同进食,可想而知摄影师的感动及尴尬。
但不要以为海豹真的就这么友善--当摄影师拍摄完毕,浮出水面,却发现水面上漂浮着近百只被海豹们咬死的小企鹅尸体,结合前情,实在令人感慨。
因为绵羊被撞死而哭泣的小男孩有时候,照片和文字一样可以传达背后的故事。
在这张照片中,小男孩因为家中仅有的6只小绵羊不慎被出租车撞死,想到家中的窘况而伤心的哭泣。庆幸的是,照片公开后没多久,世界各地的人们就相继捐款,极大的改善了小男孩家中因失去绵羊而带去的生活困境。
花样钓鱼法什么是钓鱼?问10个人,想必有7、8个人会说钓鱼是一项考验人耐力、毅力的静坐的细致活。但这张照片就刷新了世人对钓鱼的看法--原来,钓鱼还有这样一种用高难度、危险又优雅的动作去完成的方式。
深埋沙漠地下的晶石世界 舞动的少女 第一张彩色照片有时候照片拍摄出来的效果很美,但背后的实际情况却复杂的多:
比如深埋在沙漠底下,花费千万年时间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结晶石群。为了完美呈现出结晶群晶莹剔透的效果,摄影师们必须戴着防毒面罩,攀登上陡峭的地段,又在特别规划的地点放置照明灯,经过种种布置,才终于使黑暗地底下不被世人知晓的结晶群公布于世。
比如舞动的少女身姿如何与她身后的建筑群形成完美的比例?只有黑白照片技术的年代如何让樱花及女孩们的服饰显露出真实的颜色?看似简单的两张照片背后,一张必定是女孩经历了多次跳跃才形成的效果;另一张则是在拍摄完毕由日本的艺术家后期按照记忆中的颜色逐一手工上色而成。
让人眼花缭乱的照片墙经典的照片还有很多:
比如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数张熊猫照片,比如标注着“China”字样记录2008年北京奥运的照片,比如肤色、种族、性别、服饰、动作等等均不一样的人物照片,比如记录自然灾害、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照片等等。
除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照片墙,单独陈列的每一张照片旁边,都有中英文双语简单介绍照片背后故事及蕴含内容的解析,上面还特别设有二维码,观者可以扫描后详细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而悬挂在照片墙中的照片,则没有设置详细的解读,它们背后的故事有的讲解员已经讲解过,有的在单独陈列的大幅照片中可以找到,还有的则只能由感兴趣的观者自行寻找或自行脑补了。
分享朋友圈之后的收获最后,今天的艺术之旅,在观展完分享朋友圈,领到了赠送的《国家地理》摄影展明信片后落下帷幕。
简单的数语介绍,收获却远远不止如此,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