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纯良与邪恶相互碰撞,究竟谁才能走向真正的远方这个话题依旧被人们热衷地讨论着,电影不仅仅是电影,还影射出了我们如今的生活。
一个俯拍的大全景镜头,由远至近地推进,《狗镇》的故事从对汤姆一家的介绍拉开序幕。这是美国旧金山一个落后的小镇,汤姆并没有去谋一份像样的工作,当然,这对他来说,也并非是件坏事。
汤姆每天的工作是在小镇上游荡,这里的人物刻画非常有意思,一个爱好哲学的“小说家”表面冠冕堂皇,谁能想最后对比,所谓喜欢哲学的小说家不过如此,屈服于现实,最终还是做了不该做的龌龊事。
小镇的平静被一个叫格蕾丝的女子打破,汤姆见她被歹徒追杀,所以好心地收留了她。村民们答应汤姆,暂收格蕾丝两星期,这两星期格蕾丝需要做一些义务劳动,两星期后众人再决定她的去或留。
没有物质的感激便用行动表示,所以格蕾丝为了感恩,也为了能继续留下来,格蕾丝欣然答应。在义务劳动期间,她扮演者各种角色,杰克的眼睛,维拉的朋友,比尔的大脑。
她的魅力和善良终于感动了狗镇的居民。最终狗镇居然全票通过她留下,大家习惯她的到来,也逐渐感受到善良的女子为小镇会来的改变。
戏剧化的结构使得观众看此片的时候虽然觉得矛盾并不激烈,但内心却十分压抑。
在一定条件下,人性并非经得起所有考验,当警车开往狗镇,通缉令贴在公告栏上的时候,他们害怕了,他们对格蕾丝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欺辱她,玷污她,小镇上所有人……就连汤姆也向黑帮出卖了格蕾丝。
黑帮们开着车拿着枪来狗镇,大家以为遭殃的是格蕾丝,却没想到遭殃的是自己。原来她是黑帮老大的女儿,格蕾丝叫自己的父亲把小镇的所有人射杀,然后烧掉了小镇--- 只留下了一条狗。
这样的环境,人性的弱点是不是似曾相识?
格蕾丝对小镇居民的帮助,是不是像极了你在扶贫道路上所遇到的一些贫困户。总是以为你打着政府的旗号下乡扶贫,是为了创造业绩,而你,作为他的帮扶人,对于他的全部要求,就应该是竭尽全力满足。
所以,孩子上学没钱,找你要。自己家盖房子没钱,找你要。娶老婆生孩子没钱,还是找你要。
似乎早就忘记了,扶贫,是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国家这项政策,你与他,根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你,就算是作为他的帮扶人,也不能事事尽力。毕竟,一个有手有脚的人,如果贫困户有志向,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做事,在如今这样的一个最好的时代,总归是饿不死,脱贫指日可待。
怕只怕,国家的这项好的政策,让那些本就好吃懒做,内心不纯的人钻了空子,死守着“贫困户”那顶帽子,恬不知耻地要求政策给他更多的优惠,满足他那虚荣又懒惰的心。
这个结局残酷吗?是不是似曾相识?昆山砍人事件始末是否非常类似?我本善良,我安安分分,在我的轨道上边行走,我以为我守规矩别人就会守规矩,可是并没有。要是那把砍刀不掉落在地上,死的,就是我?我捡起刀,砍掉的邪恶,我拿起刀,只为了坚守我心中的正义,仅此而已。
对于影片当中的格蕾丝也是一样,不是受了人帮助就非要做牛做马地报答,她为小镇带来的改变,就没人提及了吗?最后爆发,只是以牙还牙,坚守心底的正义,惩处不知羞耻的邪恶杂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