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页刘铁芳教授的《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真的是被深深地吸引了。引言中提到当今教育的问题——厌学,的原因是“空心病”,什么事“空心病”呢,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当然也会给我们机会,把他们挽救回来。这学生身上的核心为题是缺乏支撑起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是生命意义感的匮乏。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心理出来问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因为一个同学在小学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经常跟她聊一些问题,所以知道当今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各式各样的环境导致的各种不可思议的问题。其次,我想到的是自己,发现有时候自己也会缺失意义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何在,所以理解了有人说的:有时候当一个人被需要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最有价值的时候,但是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却是自己赋予的。前几天的培训让我豁然开朗很多,纵容前进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但是当你着手去做之后,你会找到他的意义。
最后我想到的是我的教学,以前的思想一直都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因为我受到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自由的环境下成长的我足够的自律,但是我发现用这种思想去做教育,还是有很多弊端,最具体的体现是:我越来越管不了学生。人与人的区别很大,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
刘铁芳教授强调的是,今日的教育需要一种立足于个体生命健全发展的内在转向,这种转校向至少包换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的转向,即有关注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到关注学生生命通过教学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教学过程的转向,即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如何切实关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究竟如何学;三是教学评价转向,即从单纯的知识获得与技能发展评价,转向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生命状态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总而言之,教育是唤醒学生个体对生命的爱与生命的意义感,由此引导个体积极而健康附成人。
教育不是单单讲授知识的技术,二是唤醒生命的技艺,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定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通过学生、引导学生、成就学生,而不是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讲授给学生,要学会让知识通过一种途径像流水一样流入学生,让教学自然而然地发生,当然这这一种立项的教育状态,理想也并不是不能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