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时间,利用睡前时间读完了《富兰克林自传》。
先大概介绍下主人公富兰克林:他出生于普通家庭,最终跻身名门。他只上过两年学,却自学掌握了多门语言,成为大发明家。他集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文学家和企业家于一身。
读这本书是由于吴军的《态度》一书中提到,出于好奇便买来一读。读书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经意地跟着作者的指引,不断地辐射出去,一本接一本停不下来。
此书前半部主要叙述作者自己幼时到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和各处闯荡的经历,后半部主要叙述作者在事业,政治及科研方面的成果及他自己总结的成功经验。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其成功之道绝大部分也来源于他惊人的阅读量。作者在书中无数次提到他对读书的痴迷,阅读像是一粒粒小沙石,填满了他人生的每个间隙。
来到简书的各位,我相信都是爱读书,爱思考和写字的,我们都是幸运的,爱读书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必须珍惜这个礼物。
此书开篇作者便阐述了他写自传的原因,这段话特别经典,必须分享给大家:
当我回顾我一生的所有幸运时,我不得不这么说: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我宁愿将我的一生重新演绎。就像作家一样,抓住文章再版的机会改正之前犯下的错误。除此之外,我还能够躲避生命中出现的那些不幸。即使这样的要求不被上帝允许,我仍然愿意再走一次人生之路。既然没有人能重新演绎生命,那么与我的希望最接近的就是尽情回忆我的一生了。为使我的会议能够保持久远,我就需要将其记录下来。
另外,作者非常坦诚诙谐地说到”最后我还是承认了吧(即使我否认别人也不会信),写自传还能够大大满足我的虚荣心“,一个如此真实的伟人!这样的人生足以让人仰慕和崇拜。好在,我们都还年轻,大把地时间握在手中等待我们去塑造。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垂垂老矣,眯眼躺在摇椅上回忆这一生,讲给年轻一辈听时,也有抑制不住的骄傲和自豪。
拥有一个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未来的成功无疑是加速和催化的。作者父亲的教育方式就很独特,他回忆道:父亲喜欢请一些通达事理的人来家里做客,一边就餐一边谈话。每当有这样的聚餐,他总会找到一些有趣的话题来拓展孩子们的眼界。
作者书中提到了一本对他影响非常深远的书《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作者对此书中的辩证法实例特别钟爱,此书对他的思维方式,辩论水平和写作方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好奇,以后有机会,我也拜读一下这本书。但是作者也提到,这本书虽然带给他很多的胜利,然而随着人生的阅历,他慢慢意识到这个方法有点过于尖锐,他提醒读者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谦虚和委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越是穷的人越是大方,越是富有的人,反而越是小气“,这种现象确实很常见,却不曾思考原因。作者在文中不经意解释了”人在贫穷的时候反而会表现得比那些富人还要慷慨,也许是由于怕被别人小瞧吧“,透过现象看本质,人性的本质,真理!
也许是因为自己缺少信仰,每次读书,我非常关注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中作者的信仰我也特别欣赏:我对上帝的存在毫不怀疑,我不怀疑上帝创造了世界,并且一直由他统治;上帝最喜闻人们行善积德;我们的灵魂不朽,而且善行必有善报,恶行必有惩处,不找今生就在来世。
作者总结成就其一生的13个好习惯为:节制,慎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整洁,镇静,节欲,谦逊。但我认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持续大量的阅读和输入。
另外,读这本书时再次看到了吴军在《格局》一本书中也引用的过的一句关于人与人关系的很经典的总结:相比那些受尽你的恩惠的人,那个帮过你一次忙的人更愿意帮助你。
在作者的勤勉打理下,其生意越来越好,他感慨“在获得了第一个一百英镑以后,两个一百英镑很快就来了”,这就是长期海量积累带来的数量级的突破和收获。谨以此祝福自己及有缘读到此的朋友们,能尽快获得目标的“第一个一百英镑”,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