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谈天说地文艺天地
【知青岁月】20、知青还真有两下子

【知青岁月】20、知青还真有两下子

作者: 秋之牛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10:30 被阅读0次

1970年4月1日-10日,一连10天蹲在尖峰山麓的一间山寮(即简陋的泥房)里。我们正在进行科学实验――食用真菌白木耳的人工栽培。

大队长进兄年轻,有文化,有空时常到知青们的住处串门,谈生产、谈生活、谈传统的农业生产,也谈一些增产增收的设想,反正说话投机,也就天南地北侃大山。有一次,无意中谈到我们母校有一位教生物的吴老师很了不起,能用白木耳的菌丝进行接种……

“等等,白木耳能进行人工接种?”进兄饶有兴趣地问。

“真的,听说还是省科委下达的研究课题。”我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几天后,进兄又来找我们侃大山,不过,很快就进入主题。他介绍说,饶平县历史上也有栽培白木耳,供销社也有收购,听说价钱还不错。但都是在山里(指饶平县的山区),而且还是请福建省的老农来指导栽培的,栽培的方法多是采用“自然落菌”。“自然落菌”就是把要栽培的木头(一般称为段木)堆放起来,控制一定的温湿度,让白木耳的孢子自然散落在段木上,这样的栽培方法白木耳产量很低,经济效益不高。
“我们能不能进行试验,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提高白木耳的产量,增加效益?”这成了那一天晚上讨论的主题。

过了几天,进兄又来了,大概是和大队其他干部磋商好,来和我们一起定方案:第一步,先派两位知青回母校,向吴老师学习白木耳的栽培技术并请学校支持一批菌种;第二步,把男知青集中起来,把山寮改装成简易的白木耳栽培室,做好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三步,接种和管理。

下来的工作就是按照方案进行实施,回母校的两位同学圆满完成了任务,吴老师热情地传授了栽培技术,并把我们面临的困难作了充分的估计,因为我们不是在规范的环境下试验,所以困难要多一些;学校方面也无偿支持了我们一批菌种,这是直接支持了贫下中农,也是执行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

对山寮的“装修”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是用山泉水把山寮冲洗干净;二是用石灰把山寮的里里外外刷过一遍,算是消毒;三是把窗户修好,确保可开可关,因为要控制温度和湿度。接下来就是段木的挑选和裁剪:挑选合适的树木,砍下来,锯成一米左右,称为段木,去掉枝枝丫丫。然后,在段木上钻洞,大约直径1厘米,深度2厘米,菌种就装在这些洞里,这工作花了8天时间。

第9天、第10天进行接种,按照吴老师传授的栽培技术规程,接种后的段木,要堆放成井字型,是便于通风透气,完成了这些程序后,留下两位知青进行管理,我和其他知青下山,回各自的生产队干活。

两位留在山上的知青不负众望,精心管理,栽培室全部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就是1条干湿度计、2个生产队用的喷雾器、还有就是2个口罩。温度升高了打开窗户,湿度低了用喷雾器喷水,晚上就睡在山上,防贼、防野兽、防风、防水……

那一天早上,两位知青踏着露水,迎着朝阳下山了,双手捧着采摘的几朵白木耳,向小山村报喜,向贫下中农报喜,向我们报喜,正当我们振臂高呼的时候,进兄来了,他比我们还高兴,那高兴劲,就像他家“嫁大猪”一样。小山村是纯农地区,平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卖猪称为“嫁”,可见其隆重的程度。

进兄拉着两位知青,带着白木耳,骑上自行车,迈进了县城的供销社的大门,供销社的同志说,你们栽培的白木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那天晚上,两位知青拿着栽培记录本,向大家讲述着山上的日日夜夜,第几天,开始有菌丝,第几天,开始有孢芽,第几天……

那天夜里,知青们都做着好梦,如果小山村大面积推广白木耳的人工栽培,那我们就可以告别“四脚下地背朝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就可以不用再修补地球壳……

这样的梦一连做了好多天。把美好装进行囊,让缕缕清风轻拂花蕊,任由蜂蝶徜徉。生活的甜好好品尝,犹如蜜蜂采撷的花糖。把该忘的也装进行囊,连同落花埋藏。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月亮还在梦乡,做一个美丽的梦,献给知青集体户,献给小山村,挥毫描绘豪放婉约的篇章――人生,追梦。

直到有一天,进兄告诉我们,小山村的林业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适合白木耳栽培的林木也不是很多,不能进行大面积栽培。

白木耳试验成功,我们的好梦不再。但有一件事却是我们料想不到的,小山村的社员们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城里来的知青还真有两下子。


白木耳.jpg

相关文章

  • 【知青岁月】20、知青还真有两下子

    1970年4月1日-10日,一连10天蹲在尖峰山麓的一间山寮(即简陋的泥房)里。我们正在进行科学实验――食用真菌白...

  • (三)关于知青(原创)

    每当看到知青岁月在丫客中写的很多知青作品,便萌发想写点关于知青的东西。我不是知青,没有知青的经历,但感同身受,我能...

  • 知青岁月

    刘奂琛是北京三中67届初中毕业生,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老三届”知青。知青意为知识青年,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称谓,...

  • 知青岁月

    1958年,314名上海知青从繁华的大上海,满怀祟高理想,憧憬着美好广阔天地,唱着欢快的歌曲,坐着轮船奔向心中向往...

  • 知青岁月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刘奂琛是北京三中67届初中毕业生,他有一个特殊的...

  • 知青岁月

    1、初到

  •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 一段曾发生难以忘却的历史 久远而悠长的知青岁月沉淀 你,一个年轻十五岁的少年 跟谁着队伍上山下乡...

  • 知青岁月

    转一条我爸的朋友圈,略有修改。 那年小雪 今天又是农历小雪了。我们湖州有小雪腌雪里红(应为雪里蕻,我注)菜的习惯。...

  •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这本书...

  •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最近单位发了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是通过采访习近平知青时代的一些朋友来让我们认识知青岁月对习近平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青岁月】20、知青还真有两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z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