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思利及人
作者:薛志鹏
笔者因工作关系,尝随领导于各地考察,虽人微言轻,不足多言,但必须负责任而理智的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工作,也是一份重责,但笔者的切身感受是,部分地方的招商引资缺乏“换位思考、思利及人”的思维。
日前,正在召开全球瞩目的十九大,震撼世界,引起全球共鸣,国内各级政府更是摩拳擦掌,积极响应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国各族人民人心振奋,习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的视频,笔者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国各地的政府利用各自不同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包括人脉互通等优势,下大力气发展民生,提振地方经济,全力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增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但是,笔者却要弱弱地问一句部分地方:您准备好招商引资了吗?据笔者长期观察,部分地方尚在准备中。
但凡企业到地方投资,首先要对当地进行认真考量,这是投资企业必须要做的功课,笔者虽才疏学浅,但还是凭着长期以来学习到的一点点拙劣经验,简单罗列几点企业需要严肃考量的要点:
第一,企业要考量自身的战略布局、战略发展是否与当地发展目标和意愿相匹配,如果南辕北辙,无论投资多少都是打水漂,这是企业今天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第二,企业要考虑投资环境是否适合自身在当地的生存,这是企业要认真面对的明天,认真而严肃;
第三,企业要考考量自身是否适合在当地长期良性发展和壮大,这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第四,企业必须考量在当地投资,自身能够产生的利润预估,如果预估不准确,企业会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这是企业无法承受的损失;
第五,企业要考量自身与当地文化环境、人文环境是能够契合,契合度是多少,如果契合度不够高,那么企业需要用多少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弥补契合度的缺失;
第六,企业需要考量当地的政风政绩,以及风气,这关系到企业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与经营环境,是企业在筹备、生产、经营中面对突发事件处理、把控与解决效率等等的关键因素;
第七,企业要考量自身投资的安全系数,这是摆在投资企业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预估投资安全性系数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方的投资意愿,此事颇为重要;
第八,企业要考量当地招商政策的延续性、长期性因素,部分地方不顾上一届招商引资政策已经制定实施的先决条件,后来者不承认之前决策者做法的事情层出不穷,企业无法承受和适应这种朝令夕改的随意性,会让企业处在无所适从的境地,让企业衍生出巨大的危机;
第九,有的企业投资到了地方,但是一些办事机构却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事难办、脸难看的事情随处可见。;
第十,部分地方只注重找资金,不考虑打造地方本来就有的人文文化,企业来了做什么?很多地方所谓的文化,只有千篇一律的烧香拜佛,而对于那些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弃之不顾,让人看一遭,后悔一次。
虽然以上这几点不能完全概括目前企业投资所需考量的因素,但是非常重要,笔者也不是针对某地,只是表述这几种情况是企业必须要考量的基本要素。
当然,有些地方早已打造好投资环境,比如杭州。杭州的旅游可以说自古以来都名扬海内外,慕名而来的人们无法计算,但是杭州最吸引人的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区却不收门票,让人们在自由自在的轻松环境中感受杭州、沉醉西湖。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换位思考,招商引资的地方是企业家,同样的投资,您会选择相对投资成本偏高一些,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包括政治氛围较好的杭州等地?还是选择虽然投资成本相对偏少,而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治安环境一团糟的某地呢?
答案很简单:企业如果没有安全良好的人文环境、治安环境、政治环境,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肯把资金投入大海?
习主席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其实很清晰的表述了发展要素。无论何时何地,发展是各地目前的重大要务,但是首先要让自身富有吸引力,所谓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其实投资企业何尝不是在寻找梧桐树呢?
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为百姓谋福祉,招商引资,非一日之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引用《战国策》之言:“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下句就是:“此言末路之难也”。愚以为:中国改革开放,无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还是执政为民,依法治国,都取得了丰硕成功,如今“一带一路,获得全球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而我们要做的仍任重而道远,深谋远虑。
我们听得到十九大的号角中已经吹响,我们看得见全球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带一路的宏图伟略在不断推进、实施和完善,但凡国人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以上仅阐述个人观点,不针对某地、某人、某事,请勿对号入座,却需部分招商引资的地方,本着真正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大原则,“换位思考,思利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