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教你告别“选择障碍症”

作者: 暖小哈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21:57 被阅读251次
    选择障碍症

    前几天罗辑思维推了一篇关于“决策”的文章。

    罗胖说:做决策这件事之所以很难,并不是因为你搞不清楚选择的利弊。

    真正难的是你要摆脱两个因素的干扰。

    第一,你会有大量的存量包袱。比如你的习惯啊、你的既得利益等等。

    第二,是各种情绪。比如说,焦虑啊,厌恶啊等等。

    所以,做一个重大的决策有一个很巧妙的心法,就是要想办法启动一种叫“旁观者的心态”。

    比如说,你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朋友身上,你给他出主意,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再比如说,你假设是10年后的你给现在的你提建议。

    再比如说,不仅想选择哪个好处大,也可以反过来想想啊,放弃哪个选择你比较不舍得,

    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让你抽离出来,摆脱存量因素和情绪因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万维钢老师帮你整理了做决策的三个窍门。

    第一招:设立反对派

    回想一下你的生命中,是不是有时候你特别想去做这件事,而你周围的人无论怎么劝你不要去做,你都听不进去,最后你可能会撞南墙,撞得头破血流,但你可能依然不认输。这就是当我们特别想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产生“确认偏误”,就是只能听得进去正面的意见,听不进去反面的意见。

    这往往是过度自信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大公司的CEO,特别喜欢收购别人的公司,而且经常给一个明显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

    事实上,历史上那些收购的案例,最后的结果很多都不好。比如说著名的惠普收购康柏,还有这几年Yahoo收购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公司。

    那CEO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收购公司呢?

    《独裁者手册》这本书中提到收购公司可以扩大CEO的个人权势对公司并无好处。而希斯兄弟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CEO的傲慢。

    有研究者做过一个统计,说主流媒体上每多一篇吹捧这个CEO的报道,这个CEO收购下一个公司的时候,就愿意多付4.8%的溢价。

    比如你的公司值1亿美元,现在有个大公司可能要收购你的公司,那你赶紧找记者,发表一篇吹捧这个大公司的CEO的文章---然后他愿意出的收购价就能增加480万美元。

    第二招:从远处旁观

    中国自古就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做选择时候的很多纠结,其实是各种复杂情绪在影响你的判断。“旁观者清”,其实就是因为旁观者没有你那么多复杂情绪,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可是我们也不能什么事情都听从“旁观者”的意见,毕竟最了解情况的人还是我们自己。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旁观者。

    希斯兄弟介绍了一个特别好的旁观技术,叫“10/10/10法则”。

    这个方法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

    10个月之后,你会做何感想?

    10年之后,你又会做何感想?

    第三招:考虑价值观

    前面两个办法都是用理智战胜情感,让自己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利弊。

    但是任何分析都是有限的,到最后可能还是面临一个利益计算已经无法判断优劣的局面。

    就比如说回家乡小城工作还是留在大城市闯荡的问题,最后就有可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事实上有的人在家乡小城市生活的很好,有的人去大城市闯荡的很好。

    这个时候,就看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了。

    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你设定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说的准确点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事业和家庭相比,你更看重哪个?亲人和工作相比,你更侧重哪一方?

    所以,价值观不是一句空话。不过希斯兄弟说,一般人做事往往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的优先级了,有时候就随波逐流,甚至偏离方向,最好时不时反省一下核心价值观,所谓的“不忘初心”,就是这个意思。

    罗胖曰:

    决策不仅是选择。

    决策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去疑”。

    好的决策,不是万般无奈,而是信心满满。

    决策最终起作用的方式,不仅是做对了选择,更有可能是---

    选择本身未必对,

    但是因为坚信它对,

    所以,就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胖教你告别“选择障碍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d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