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若干年前的一天,我在河北某城市的火车站候车室等车。
一个扮相很惨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小块硬纸板,上面的写的内容完整地我记不清楚了,大致如下:
“我是个聋哑人,我们正在为XXX公益活动募捐,请为我们献上一份爱心,……”
男人的加分项主要有两个:
1.纸板的右下角,粘着一份“残疾人证”。
2.男人的表情特别凄凄惨惨戚戚。
男人拿着纸板一路对候车室座位上的人要钱,其中有给的,也有不给的。但是给钱的人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年轻女性的比例又高于年长的女性。
男人到了我这里时,我不管他冲我做什么动作,就只有一句话:“我不识字,你是干嘛的?”
他被我气得够呛,临走时愤愤不平,“哑巴”男人低声说了一声“靠”。
我当时心想,如果要不是周边这么多人,其中不少还给过他钱,他估计都要现场给我念一遍纸板上的字了。
小川学过平面设计,偶尔也会上淘宝做些宣传物料什么的。所以像男人的这种“残疾证”,单买一份9.9元就能包邮,如果批量制作的话,价格更是能够低至2~3块平均每个。
二
常出门的人和不常出门的人,区别在哪儿呢?
我这么举个例子吧,就是骗子有一套观察人的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判断出一个旅客是不是经常出门。换句话说,就是好不好骗。
民间对于骗子,有一种比较有趣的总结。把最常见的四种骗术,称为“蜂麻燕雀”。
蜂,也作风,指的是一群人蜂拥而至,协同行骗;
麻,也作马,指的是单枪匹马的个人行骗;
燕,也作颜。指的是以女色为诱饵进行行骗;
雀,也作缺。指的是一帮人花钱买官缺,然后大捞一笔;
实际上骗子行骗时,很少会单独只使用以上一种手段,而会动用多种手段,比如一群人行骗,其中会以女色做诱。
像上面小川经历的这种冒充聋哑人行骗的骗术,当时车站里同时起码有三四个都在进行同样的骗术。这样一来,彼此之间互为照应,就算与人闹出了矛盾,起码人数上也不太吃亏。
毕竟当骗子这件事儿,挨打什么的也是很不是什么新鲜事。
三
最近短视频里火了一些城市。
于是这帮跑江湖“赶场”的骗子们,也抓住机会,即使到新闻报道中客流量最多的景区,干些蝇营狗苟的事情。
穿上一身淘宝上几十块钱买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服装(淘宝上师徒四人四件套99块的都很多),然后在景区各种撩游客(主要是外地游客)合影。
合影之后,就拿出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合影20元”。当然这个价格完全看骗子怎么设定,少的也有,多的也有。不过20块是个比较常见的价格,一般游客即使觉得自己被骗,但也不会特别在意20块钱。
骗子同样会伪装成“残疾人”(扮演聋哑人的最多),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博取游客的同情心,即使被骗了觉得对方是残疾人挣钱不容易也就不追究了;第二是发生争议的时候,让游客有苦难言,你就算骂他,他也装聋作哑,只向你要钱。
这种骗术各景区管理人员也反感,毕竟对于景区形象是极大的抹黑,但由于没有执法权只能看到时驱赶一下。报警的话,警察对于这种行为多数只能进行批评教育。而批评对于这些职业骗子而言,显然是家常便饭。
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比如另外一种经常在景区或其他人流密集的地方会上演的,骗子装作特别焦急状,逢人就说我是到这儿投亲访友的(或其他理由),然后钱包丢了,你能不能借我XX块(一般会是几十),随后我一定还你…
四
出门在外的话,首先结伴自然是件好事情,骗子和其他一些不法分子在挑选目标对象时,一般都会优先考虑个人。
因为目前在景区进行的骗术,一般讲求的就是一个快。要很快获取受骗者的信任,然后迅速达到目的离开。而人多的话,显然骗起来难度大不少。
其次是好奇心一定要适度,对于莫名其妙的人或事,不该好奇的时候千万别去好奇。比如跟猴或猪合影这种事情,你拍了能干嘛用?发朋友圈嘛?
朋友圈知道什么套路的朋友再在下面留言上一句“被坑了几十?”,你说你心里堵不堵。
最后是这种骗子团伙都是全国打游击的,如果在一个景区经常出现,那基本只能证明这个景区的游客比较好骗,在这个地方能赚到钱。这对于对应的景区而言,也绝非什么露脸的事情。
部分城市在火车站在进出站口全都安装喇叭循环播放“请勿从黄牛手中购票,防止上当受骗”这种做法,景区完全可以参考复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