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近年来,关学(指“关中儒学”,一般特指宋元明清各朝代儒学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发展传播。)研究愈来愈热。2016年,宝鸡市关学文化促进会成立。2018年,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成立,其它相关学术机构在此不予列举。2020年12月,纪念关学大师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发来书面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开幕式上致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等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富平薛镇李因笃(县志有其传记、诗文)即为关学代表人物之一,熟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被誉为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更是清康熙帝钦点鸿儒之一。清末名流康有为对李因笃极为敬佩,并写有诗句“国朝吾敬李天生(李因笃字天生)”。今有阎良学者王仲德老先生研究相关内容近三十年,所涉资料甚丰。县内亦有热心人士对其进行研探分析,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李因笃墓地保护碑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的《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名单》,李因笃墓名列其中,并立有保护碑,比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早五年。由于历史原因,李因笃墓地遭到毁坏,仅剩一块文物保护碑,斜躺半埋于农家花椒林下。富平县域内外有文化学者千回百转寻至无不叹息伤怀,更有省内高校教授亲临残碑虔诚祭拜,甚为痛心。
为此提出建议:
1.根据相关资料对墓地范围进行勘定,设立界桩。
2.考证墓址并恢复墓表堆土。
3.设立墓志简介,修复墓地进出道路。
4.墓地附近沿路设立引导指示牌.
5.配合石川河李因笃广场建设,选其诗文及相关故事刻石列展,进一步弘扬关学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该提案很快引起了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李因笃家乡薛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李因笃墓地状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走访调研。一致认为李因笃作为我县历史上的著名关学人物,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历史上据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经对李因笃墓现场查看研商,开展了以下工作:
1.对位于薛镇韩村土木坊组褚小林果园南段的李因笃墓,明确保护范围,设立文物保护标志碑及界桩,并进行依法保护。
2.依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对李因笃墓恢复封土。
3.提请将李因笃墓标识纳入富平县旅游标识系统,设立引导指示牌。
4.配合石川河李因笃广场建设,提供相关文史资料,进一步弘扬关学精神,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12月15日,纪念李因笃逝世330周年系列活动在其故里薛镇隆重举行,县文联、民政局、县志办等单位负责同志、社会各界人士、文化学者以及李因笃后裔齐聚明月山前,重温先贤李因笃“以文学名海内,而慷慨有豪侠气”的文化风采。此次纪念活动分“拜谒仪式、座谈会交流、成立研究会”三部分内容,有力推动了李因笃思想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举行拜谒仪式并敬献花篮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李因笃的成就贡献、学术思想、文学造诣和李因笃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跨领域研讨交流,大家深入探讨李因笃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座谈会就提升富平文化名人的学术研究水平、文化品牌、加强统筹整合资源做好地域文化挖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对以后李因笃研究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启示作用。
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李因笃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对富平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挖掘研究阐述和概括提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立足于现实,着眼于运用,开创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矢志不渝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本镇的历史名人、关学大师李因笃生平事迹、学术思想、诗文著述等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初步制定了李因笃作为特色文化品牌项目规划,并创造各种条件逐步推进实施。
富平县李因笃研究会成立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地域乡土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乡愁。作为新时代的富平人,我们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李因笃等历史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富平作为关学鸿儒李因笃的故乡,有义务更有责任做好李因笃思想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传承,让李因笃的关学思想和文化成果在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大地上再次焕发生机。用实际行动为富平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升和打造“文化名县”闪亮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倚新虎倚新虎,陕西富平人,1972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在西藏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论文获全军奖,在军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政协富平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现任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参与了《富平文史资料汇编》《辛亥革命巨擘焦子静》《富平红色记忆》等文史专辑的编纂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