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一个多星期前朋友圈没交集的律师分享了一篇有关方方写“武汉封城日记”的文章,点进去浏览一下就出来了,但是不知被什么内容吸引了,一直记着要看看这本日记,昨天才有机会把日记完整版打印出来,刚读完。
说实话,读这本日记纯属猎奇,感觉自己一个多月在家隔离生活隔离了与外面的联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罪恶呀!虽说现代手机使得足不出户都能尽知天下事,但是同时也充斥漫天的妖言惑众,我也就没能将手机物尽其用,仅是工作上的联系手段而已。我想通过她的日记,从一位本地隔离者的角度去从她家中了解突感恶疾的武汉。
带着审视的视角看,不能全信又不得不信。看着看着,逐渐意识到自己看这本日记的初衷是不是有问题的,一开始是想,说不定日记里有些事情不是真实的,仅仅是制造舆论而已,但是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接触的社会层级来说,为何要去说谎,她在家了解到的事情肯定比一个真的仅是单纯在家呆着的人了解的更多更具宽泛性与专业性,也没必要为了博眼球制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遭网络暴力吧。
第一次触动:2.2的日记中“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与它相匹配的人”,读到了希望,年轻人为这场战疫贡献着自己,我们能赢。
看着看着,不去怀疑真假,没有杂念,只想同作者一起记录疫情下的武汉。
2.16日中作者对大V攻击作了解释并深感痛心,我也许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平白无故哪来如此多的心怀鬼胎者呢?明明需要多角度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事件,不是只报喜不报忧的片面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公众没有了辨别能力,公知的引领也成了大咖的责任。一方面通过恶性事件的渲染博取公众的眼球以获得经济效益,一方面又要大咖人前树立三观好形象值得公众效仿,不矛盾么?是公众矛盾还是媒体矛盾?都矛盾!自己不努力却又见不得别人过的好,一边唾骂着自己想玩却玩不起的破事,一边乐此不疲地狂热偷窥着别人的破事,振臂高呼:呸!
不说不说,跑偏了。
第二次触动:这不是季节性流感,吃个药打个针就能恢复,这次是一场灾难!2.16的日记中“灾难是什么?灾难不是让你戴上口罩,关你几天不让出门,或是进小区必须通行证。灾难是医院的死亡证明单以前几个月用一本,现在几天就用完一本;灾难是火葬场的运尸车,以前一车只运一具尸体,且有棺材,现在是将尸体放进运尸袋,一车摞上好几个,一并拖走;灾难是你家不是一个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几天或半个月内,全部死光;灾难是你拖着病体在寒风冷雨中四处奔走,试图寻得一张可以收留你的病床,却找不到;灾难是你从清晨在医院排队挂号,一直排到次日凌晨才能排到,有可能还没有排到,你就轰然倒下;灾难是你在家里等待医院的床位通知,而通知来时,你已断气;灾难是重症病人送进医院,如果也死了,进医院的时刻就是跟家人诀别的时刻,彼此都永无相见之日......岁月在灾难中没有静好,只有病人的死不甘心,只有亲属的肝肠寸断,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当时的自己想象不出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境写下这段文字,读它的时候,我的头皮是发麻的,我不能想象医院、火葬场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但我深知:人呀,活到死太易也太难!
第三次痛快:2.19的日记末写了狗咬人的深思,虽然早有听过只是版本不同,但是仍然让我升腾出酣畅淋漓的快感。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把有限的精力用到那些爱我们的和我爱的人身上不是最有价值与幸福感的。
最后想对那些“犬人”说:吃屎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