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除夕了,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到处是年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那时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赶集了。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了。杀猪,煮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杀鸡,鸡都是自家养的小笨鸡,皮薄发黄肉质紧实不疏松,最好吃了。
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主食备的足足的,做一锅白嫩白嫩的大豆腐,丰衣足食,寓意明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储备饺子也是过年前准备的年货之一。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橘子糖……软糖中的经典就是高粱饴和杨梅糖,糖分低,脆糖酥糖大虾糖,吃到齁嗓子散装硬糖块,桔子瓣糖,五颜六色,舌头都吃变色了。
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的,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房子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抬到院子里,全部清扫擦一遍。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一遍。门窗玻璃,房顶,每个角落也都擦拭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隆重的一次大扫除。
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爆仗、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的。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腊月二十九就可以贴对联了,毛笔字写的好的家家户户都找他写对联,一写就是一大,上学的孩子帮着拿到地上凉着,这可是一个很文的差事。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要是抽烟的写家还要捎一盒烟作为回报,别的是义务劳动。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大门正房厨房厕所的内容也都不一样。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文化味儿!而且很多都是油漆的大铁门,也不再需要春联了,只贴罗门钱就行了。
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肉,炒菜,炖鱼,豆腐,到处是饭肉的香味。孩子们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倪萍,赵本山的出现!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妈妈们则忙着迎接各路神仙到家里吃饭喝酒,摆放各种贡品,烧三注高香,祈求来年家人幸福平安。到了12点吃饺子,放鞭炮,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感觉世界都在鞭炮声中变得祥和起来,人间的一切烦恼疾苦都随着烟花烟消云散,那时过年的感觉真好!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大人们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调皮放纵赛脸都不会被一顿胖揍。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角,几元,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小时候的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做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生活越来越好,可那年味越来越淡,那快乐越来越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