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玛丽·卡尔的自传《撒谎者俱乐部》很受震动,不仅因为这本书写得强悍,写得漂亮,语言清新自然,更是因为它全——这个女人记得自己早年的一切。 —— 斯蒂芬·金 《写作这回事》
小说源于生活,有时候它并非作者完全杜撰。最近我也在写着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小说,毫不避讳地讲,我小说的内容,50%来源于我真实的回忆,而另50%呢,是我用自己的脑洞来填补曾经记忆的空白。
尽管这个故事在当年的结局并不美好,但我可以通过再造,让它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Stephen King 《on Writing》这个月加入了升级版写作训练营,给自己立的flag是坚持28天日更,而我确实有着输出跟不上输入的短板,所以我对每天都有主题可写深表焦虑。起初只是因为看了《后来的我们》,想起写一写我和刘的故事,但真的动笔开始写后,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故事。况且它在我的回忆里有那么多断点,于是我突然就想,不如写个小说吧。用连载的方式既能比较容易地实现日更目标,另一方面,我在写完第一篇《随风书局》后,确实起了写小说的兴致。
50%的回忆,从哪里来?
相当多的回忆片段,来自于我曾经的日记和“假小说”:当年,用化名记叙事实,看上去是个故事,记录的却是现实。当我慢慢挖掘出越来越多我早已淡忘的回忆时,突然好想感谢曾经的自己,那个虽然很受伤却仍一字一句忠实记录的自己,要不是你,我的回忆早已被时间抹去。大脑不是硬盘,它只是处理事件的CPU。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要记的事情越来越多,只有把旧的赶走,才能记住新的。唯以记录,守住回忆。
曾经的文字,是你穿越回过去的通道。
《随风书局》目前更新到第五章,大约1万来字,本以为那么多年过去我可以云淡风轻,能轻松地用第三人称重现一些画面,或者说能轻轻松松融入一些新想法,但随着写作的深入,我却发现我错了。因为在回忆过去那些片段时,曾经的文字成了我穿越回过去的通道,我居然能够跟当年的自己同频共振。
因为自己确实记不住,很多回忆确实已一切随风。然而透过文字,当下的我能够完完全全感受到当时的心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无论是脸上浮出笑容还是流下泪水,那一幕一幕生生地全部涌上心头,仿佛就在跟多年前的自己对话,仿佛就在跟喜欢过的他在对话。
相遇便是缘,即使转身不再见。
对于我来说,曾经喜欢过的人,如果他们过得好则最好,至少说明我眼光还不错。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宇宙而言都只是沧海一粟,有缘在一起就已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没有缘分在一起,也没有缘分再成为朋友,都没有关系。写《随风书局》的每一天更是让我意识到用文字记录当下何等重要。给未来的自己提供写作素材也好,把回忆真正固化下来也罢,它都饱含深意,不乏深情。
也许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遇到刘,可转念想想,也许这样就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你欠我一句再见,那就让他代替你,在小说里跟我说再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