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4-20 00:46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91]

    。。原作名: A Literary Tour de France: The World of Books on the Ev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ISBN: 9787208166660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新文化史大家、书籍史权威、《屠猫狂欢》作者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

    故事围绕⼀位来自瑞士的图书销售代表展开。1778年夏日的⼀天,29岁的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动身上马,开启了⼀趟环绕大半个法国的公务旅行。他受雇于纳沙泰尔出版社,任务是拜访沿途书店,推销书籍、查收账目、安排货运、调查市场。在历时五个多月的行程中,他翻越汝拉山脉,沿罗讷河直抵地中海,横穿法国中部地区,途径里昂、马赛、图卢兹等重要城镇。法瓦尔热详细记录了沿途经历。这份珍贵的旅行日志无异于⼀场18世纪法国外省出版市场及图书贸易的导览。与它同样完好⽆缺地保存在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中的,还有上千份内容翔实的信件、银⾏账⽬、交易记录,涉及出版业有关的各⾊⼈群。罗伯特·达恩顿充分利⽤这批宝藏,在本书中描绘了⼀个处于历史重要关头的,⼈物鲜活、⽣机勃勃的图书世界。达恩顿⽤精彩的浸⼊式书写带读者走进图书贸易的哥哥环节,并亲历竞争激烈且秩序混乱的18世纪图书世界。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什么书籍?这些图书怎样到达读者手中?通过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为读者铺陈了变革前夕法国社会阅读和基层人民生活的全景画卷,以及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

    著名文化史专家、书籍史权威,哈佛大学图书馆荣誉馆长、哈佛⼤学

    荣誉教授。1939年⽣于纽约,196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代表著作有《屠猫狂欢》(1979年获美国历史学会Leo Gershoy奖)、《启蒙运动的生意》、《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199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旧制度时期的地下⽂学》等。

    【译者简介】

    高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史、欧洲近代史。著有《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合著)等,译有《福柯的⽣死爱欲》等。

    高煜

    英法学术著作⾃由译者。译有《君主论》《不存在的孩子》《希腊民主的问题》等,合译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暗时期三⼥哲》《捐官制度》等。

    。。短评。。

    #

    结论里说出了我的疑问:前面十三章的内容貌似并不能说出大革命前的人在想些什么,甚至并不能证明大部分的法国人读了什么,只能证明哪些书被卖了。难道这就是做档案研究的魅力?!

    #

    新文化史和阅读出版史的殿堂级学者达恩顿关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史的一部上佳作品,从当时一家普通出版社的数万份档案入手,结合书商之间的通信、出版年鉴、媒体报道等多种繁杂史料,为读者还原出该家出版社的一位销售代表,走遍法国各地,联系推销图书的完整过程。在充满叙事性与可读性的销售代表差旅故事的背后,达恩顿将海量史料以清晰问题意识串接梳理成线的高超能力,从个体化故事的微观视角、关照当时法国阅读出版与社会文化状况的以小见大功力,以及将繁琐史料的对照考证、转化为清晰而充满趣味性的流畅文字的受众导向意识,都让人叹为观止。

    #

    纳 沙 泰 尔 某种程度上说是本对于我非常无趣的书,即使作者宣言要从小职员的周游旧制度法国推销之旅上升回重现图书世界,但绝大多数的篇幅都在谈具体的生意得失,涉及图书生产流通消费模式以及旧制度社会的部分往往都是一带而过,又考虑到达恩顿类似题材的作品已经翻译出了四本,所以看来看去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 卢丹部分不错,赶时间可以只读前言和纳沙泰尔也就是最后一章

    #

    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是达恩顿挖掘不尽的材料,《启蒙运动的生意》,《屠猫狂欢》都讲到这个公司的地下出版和大百科全书、启蒙哲人作品的出版情况,这本书是从纳沙泰尔公司的一个销售人员的视角来写的,私人化的视角有许多有趣的细节,在年鉴学派的风格上兼具了文学笔调。

    #

    新文化史巨头罗伯特·达恩顿的法国书籍印刷史最新力作,作者自1965年就在瑞士纳沙泰尔档案馆挖掘18世纪纳沙泰尔出版社相关的阅读出版史的研究,本书基于纳沙泰尔出版社骨干营销编辑法瓦尔热5个月的法国贩书历程,见证法国大革命前的盗版图书与启蒙思想相伴的思想传播路径,以及当时思想传播的主体人群的阶级属性与阶层划分,此外在这一历程中关于法国不同地区文化特色与出版商业贸易的全面记录,记述详细全面,让人不禁感叹18世纪法国图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在单向空间的讲座上,译者高毅教授指出,为了传播启蒙思想,当时在法国周边,从阿姆斯特丹到卢森堡到瑞士和法国南部有一条新月型的出版供应带,纳沙泰尔是档案最丰富的供应点。

    #

    指望一夜暴富,过度下单,开空头期票,反过来指控对方,找借口,扯皮,结算,最后由一个寡妇来接手生意,并试图从“烂摊子”中榨取财富——莱尔的故事,就像纳沙泰尔出版社文献中的其他故事一样,表现出后来被巴尔扎克诊断为“幻灭”的综合征。

    引自 第十一章 布卢瓦、奥尔良、第戎:法国中心地区的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

    #

    历史学家很难有机会探知走私活动的这一方面,因为他们过去必须依赖官方文献来研究,这些文献主要及对走私活动的打击,但走私者一般都能非常巧妙地掩盖他们的行踪,很少在档案中留下蛛丝马迹。

    引自 第二章 蓬塔利耶:偷运和越境

    正所谓正史不是全部,野史也是一种补充。

    #

    要理解为什么法瓦尔热急匆匆地把这条情报通知纳沙泰尔,以及作为一种重要营生的“偷运”的本质,关键是要知道在18世纪人们是如何运输图书的。虽然有时出版商把书装在桶里或小板条箱中运输,但通常并不装订成书,而是以折帖形式叠放在一起,捆成货包发运。折帖是出版商估计排版和印刷费用的基本单位,有时在定价中也会用到。(一张八开纸,双面印,含16页文字,折叠后即为一个书帖,与其他书帖缝合起来就构成了一本书,装订的工作一般由零售商或者他的顾客来完成。)为了让运费更低一些,货包必须至少重50磅,常常重100磅以上。为保护货包,先用几层干草包裹,外面再包上一层废折帖和包装纸。包好后用粗绳绑扎,外面涂上标记,以便识别,然后装上马车。装车需要技巧,因为马车夫必须把货包码好,尽量减少跟绳索的摩擦,还要用油布把全部货物覆盖严实,防止雨雪渗入。书商经常抱怨因运输不当造成的损失,并要求供应商用库存中剩余的折帖更换损毁的折帖。将五包500磅重的《百科全书》安全地运过边境可是一桩了不起的事情,不仅是因为驾驭沉重的马车爬上塔威山谷(Val de Travers)非常困难——在泥泞的山路上用马鞭驱赶两到四匹马,实在不容易,一失足就可能车毁人亡——还因为这些书是非法的。

    引自 第二章 蓬塔利耶:偷运和越境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作者: [美] 罗伯特·达恩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bp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