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月份言值读书会-好书共读-《学会提问》day16

3月份言值读书会-好书共读-《学会提问》day16

作者: Xman学习力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9:33 被阅读0次

day16

【原文】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因此需要依赖批判性思维,来判定一个论证的质量高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两者当中如果有一个我们找不到,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评价这一论证的机会。我们找不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无法对它做出评价。 

对最后一点,需要进一步加以强调和说明。心急火燎地展开批判性思考并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曾说过,一个聪明人和另一个聪明人说话时,大家总是先说“等一等!”花点时间找准论证之所在,然后再去评价我们认为别人说过的那些话,这样对提供论证的那个人才够公平。

【感受与思考】

什么是论证?通俗来讲就是推理,而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就要求推理的一方,拿出理由和结论,如果只有结论,那就是一个“纯观点”,是一种空中楼阁般的存在。如果只是提供理由,只不过是排列了松散的文字,无法堆砌成坚固的逻辑金字塔。

今天刚好第3遍,看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我简单描述下,曹植的属臣杨修在荀彧的案台上,拿到了一份竹简,竹简上写满了对曹操称魏王的不满之意,字迹特别像曹丕的。

曹操闻讯后,勃然大怒,于是就找来曹丕当面对质,曹丕自然连连否认,但是曹操却不依不饶,说“孤的书房里,有你从小到大的字帖,你敢说这不是你的笔迹吗?!”最终,曹丕下了狱。

曹操在该场景里有一个清晰的论证,其中,理由是“我从小到大看你(曹丕)写字,特别清楚你(曹丕)的字迹”+“竹简上的字迹和你(曹丕)的很像”,结论是“这份竹简上的字就是你(曹丕)的”。

曹丕的理由则是,“我才不会写这么无君无父的竹简内容”。这个理由,在曹操看来,脆弱至极,于是曹丕的辩解就无效了。

后面的剧情走向,便是大反转了,曹丕的属臣司马懿,通过各种计谋手段,以及人际关系的通络,发现竹简上的文字,是尚书(官名)崔琰写的,故意要栽赃嫁祸于曹丕,离间曹丕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总之,真相之路不是平坦笔直的,而是曲折坎坷的,想要安全通行,就等拥有两样“交通工具”,第一个是理性,第二个是耐心。

曹操一开始,就过快地把“理由”组合了起来,一口认定曹丕就是不忠不孝之人,全然没有考虑是否有人陷害他。另外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某一个具体的决策场景里,所能拥有的信息,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就得通过耐心搜寻和等待,逐步让真相水落石出,如果草草断案,率性而为,只会让正义无法得以伸张。

以上说了那么多《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分析,那么如何借鉴到我们自己身上来呢?我觉得,应该就是避免下面这类言语:

“我不想听你解释!”

“我不要听你找借口!”

事实上,一旦摆出“不想听”的态势,其实就等于是,把自己变成了信息孤岛,看别人的行为,将会是一叶障目,而不了解事态的来龙去脉,最终也就往往错怪对方,并使得矛盾的分歧越来越深。

“冤家宜解不宜结”,与其矛盾激化造成人际关系僵局,不如相互倾听,了解对方做某件事的理由和结论,并可以以此为坡道,彼此探寻论证背后,各自所秉持的价值观。

毕竟,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口舌之争,还是价值观之争,而追本溯源,才会有更加高效的沟通与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月份言值读书会-好书共读-《学会提问》day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dx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