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性应对心中的恐惧】

【理性应对心中的恐惧】

作者: Dream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5:56 被阅读138次

    讲“心理学的意义”时,权威教材中都会写这样的一段话:“科学研究的四个层次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所以谈如何应对恐惧,必须先搞明白它是个什么东东!

    《希伯来圣经》中,使用了两个词汇来形容恐惧,第一个是“畏惧”,指的是对预计事物或是想象出来的事物的恐惧;第二个是“恐慌”,有三种情况下我们会有这种感觉:1.当我们居住在比以往要大的空间时,一种被压倒的感觉;2.当我们突然拥有更多能量时所经历的一种感觉;3.我们面对神时的感觉。

    区分二者,从字面不难,但实际中往往混为一谈,要知道,当我们感到恐惧时,哪儿还有那么多力量去细细区分?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从现在开始,建议,所有人,都和我一起,去区分、觉察,然后再做出选择、付出行动。

    先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在一个我参与运营的训练营中,我作为领队曾在群内做过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以一种温暖亲切的风格介绍的自己。后来一位好朋友跟我反馈:“张阳,你知道你自我介绍有什么毛病吗?”我一愣。他说:“太谦虚!明明很优秀,介绍的时候却都有保留。”听了这话,我内心其实有点小开心,哈哈,然后真的很认真很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后来,在读《她力量》的时候,我将自己内心的答案做了印证。和那位朋友的观点做个对比,首先说我心中坚持的东西吧,我的感觉告诉我,那样的自我介绍是我最舒服的状态,是符合我个性、当下状态、心态和环境的产物。之所以做事情有时候会收着,首先我是相信自己的感觉,给自己空间,另外有可能是因为没放开、不能全力以赴、甘做配角、礼让等等等等,who knows……我自己没想明白前,都是理由,也都不是。再说说赞同他的理由吧,这个也很重要:我有一个觉察,回忆以往,每当我刻意去留意、区分畏惧和恐慌(即使早些时候我并没有准确的定义,那是一种内心的无意识分类)就更加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区分噪音和正确的声音,避免因为恐惧而做出反应,这样就不会被它支配,反之,当我头脑不清楚时,我下意识就会往后缩。当完全接纳了这样的行为后,那就来仔细分析下畏惧和恐慌。

    如果用更深层次的方式来思考畏惧和恐慌,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的心理学名词来说,当“本我”感觉有些东西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到本我脆弱的自我概念时,我们会感到畏惧,比如道德底线被触及、比如外界对你这个人性格上的批判;当“本我”感觉到有东西可能会将我们带向自我超越时,我们会感到恐慌,比如我们在自己的舒适圈,有边界的圆圈里,就不会恐慌,当我们跳出去,边界消失或者模糊,就像夜行海上看不到灯塔,就像没学会滑冰,却踩着冰鞋找不到可以扶的东西。所以“恐慌是消散了界限的恐惧,而畏惧是我在那个界限内感觉到的恐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去餐馆就餐,人们都喜欢首选靠窗、靠墙、安静角落、包间,很少选择大厅最中间的位置,更别说有的桌子正在处在两个过道中。我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边界这种东西,其实关于边界的例子很多,但今天的讨论重点是“恐惧”。

    所以,区分好畏惧和恐慌,才能采取正确策略对待:面对畏惧,远离不被支配,面对恐慌,简单迎接它、充分感受它、尽情享受它。

    如何平息畏惧呢?——脱离它从而进入到一种不同的状态。这就要先从生理角度来说了,人类天生具有求生欲,求生本能总是在紧要关头受到更大的激发,比如常有新闻报道,一个日本远足者冬眠了24天,生命体征测不到却活了过来;一个外国老爷子,经历了空难,决定再不坐飞机,结果又遇到火车脱轨,改坐公共汽车又遇车祸,自己驾驶轿车又撞车……后来大难不死,真有了后福——买彩票中了上亿大奖,当然不可否认命真好,但为什么每次九死一生,也是因为在危险时刻求生欲带来了超越极限的自我拯救行为。人类大脑的内部构造对潜在的危险有过激反应,这对人类早期生存起到了很大作业,假如有猛兽、敌人,会激起“或打或逃”的反应。但就是这种对潜在危险的过激反应加剧了恐惧,它也有副作用,比如对于可能发生和最坏情况的恐惧。

    面对畏惧,一定要有解决办法,首先是,要在各种感觉中清晰的找到它,这个很重要但往往容易被忽略,因为它需要练习、需要智慧,重要但并不那么容易。可以从三个方面可以去解决畏惧:1.以心为本—运用情感来减轻恐惧;2.认识方法—理性思考;3.肉体方法—身体作为切入点。

    【理性应对心中的恐惧】

    其实有时候,当我对一件事很有欲望的时候,底色会有一丝悲壮;当我对一件事的欲望没那么大,恐惧会多一些。我会用心去觉察,去记录这些时刻,连点成线,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应对心中的恐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h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