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而在历史上,真有一位高明的厨师,将他炒菜的理论应用到治国理政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当上了宰相,而死后还以天子之礼厚葬了他,此人便是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非常长寿,活到了一百岁,历事商朝五代君主,其治国理政之道,为后世的历代君臣所效仿,特别是西汉的权臣霍光,效仿得非常到位,伊尹与霍光二人被史书合称为“伊霍”。
伊尹出身的地位低下,父母都是奴隶出身,父亲是个屠夫,由于非常地精通烹调之道,在奴隶主家担任厨师,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采桑养蚕的奴隶。
伊尹出身卑贱,但是却非常的聪明,跟随父母一起劳作,从小就勤奋地学习烹饪技术,年轻时在餐馆从事厨师的工作,在厨艺上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他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烹调技术及烹饪理论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厨圣”和“中华厨祖”。
伊尹不仅精于厨艺,还醉心于学习治国理政的道理。将烹调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的道理融会贯通于治国理政的道理之中。使得那些大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伊尹说,烹饪的秘诀在于鼎外火候的大小与鼎中调料细微的变化,用语言无法尽述,只能用心去领悟。烹饪是如此,而治理国家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出处。
伊尹经过不懈地努力,当上了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借这个机会,向那些贵族子弟宣讲他关于三皇五帝这些圣人治国理政的道理。
伊尹学富五车的名声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传到了商汤王的耳朵里。
当时的这个商汤王,可以说是求贤若渴,三番五次携带着贵重的礼物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
不过有莘国的国王可不愿把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轻易放走,商汤王冥思苦想,经过一番努力,迎娶了有莘国王的女儿为妃,然后将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汤王的身边。
终于盼来了伊尹,商汤王拜伊尹为师。从此,伊尹教导商汤王学习尧舜的以德治天下的道理,因而伊尹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帝王之师。他为了救民于水火,为商汤王献出了进攻夏朝的策略,不久攻灭了夏朝,经过三千诸侯大会,商汤王被推举为天子,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伊尹教导商汤要“以宽治民”,因此在商汤的统治期间,阶级矛盾缓和,政权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伊尹文武兼备、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死后以天子之礼厚葬。他的厨艺、教育理念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影响深远,就算放到今天,也堪称典范。
但伊尹也不是完人,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汤死后,伊尹大肆玩弄权术、驾驭臣民,与汤的长孙太甲争夺王位,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在后世,如霍光、董卓、孙峻、司马昭等人将自己比作伊尹,以标谤自己卓越的功勋,但是巧合的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与皇帝的关系势如水火,都有夺权篡位的大逆不道之举。
做为正史的《史记》将伊尹描述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圣人,而后来出土的史料《竹书纪年》则与《史记》的描述完全相反。伊尹到底是贤相还是奸臣,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史料来源:《史记》、《资治通鉴》、《竹书纪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