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子至高无上
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四海之内没有以宾客之礼对待天子的,是说天下都是他的家,天子没有外出做客这一说。
天子能自己走路,但一定要礼官引路才往前;天子能自己说话,但一定要通过官员发布诏令;天子不用眼睛就能看得见,不用耳朵就能听得见,不用说话就能得到臣民的信任,不用自己思考就能获得智慧,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建立功业,这是说为天子服务的官员极其完备。身为天子,形无所劳,身体最安逸,心想事成,心情最愉快,权势最大,至高无上。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02 赏罚得当
罪罚相当则刑罚有威力,罪罚不当则刑罚就会受到轻慢;爵位与德行匹配则受人尊重,爵位与德行不配则受人轻视。
在古代,定罪量刑没有超过所犯罪行的,授爵没有超过其德行的,各种情形都能按照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赏罚。所以,父亲被处死不影响儿子被任用,兄长被刑戮不妨碍而弟弟被重用。
因此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干坏事的人将被阻止;刑罚得以非常简略,但君主的威势却像奔流;政令非常英明,同时教化也如神明。古书上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子为善,万民信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乱世却不是这样。定罪量刑超过应得的罪行,授爵奖赏超过了具备的德行,论罪要牵连整个宗族,举用人才要看家族世系。因此,一人死罪就被诛灭三族,即使德行如同舜,也不能免于受到同样的刑罚,这是以族论罪。先祖称得上贤能,后世子孙一定能显达,即使其行为如同桀纣,地位必然尊贵,这是以世举贤。以族论罪,以世举贤,即使想没有祸乱,可能吗?
《诗经》云:“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江河沸腾,高山崩塌,峻崖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哀叹当今的君主,为什么还不警醒!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03 法先王之道,赏贤使能
如果圣王在上,天下各守名分,共遵道义,那么士大夫就没有轻慢放肆的行为,各级官吏就不会玩忽职守,百姓中就不有邪恶怪僻的习俗,就没有盗窃侵害的罪行,就没有人敢触犯各种禁忌。因为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盗窃不可能发家致富,为非作歹不可能善终,触犯禁忌不可能安宁。
走正道才能得其所好,不走正道必将遇其所恶。因此,刑罚得以非常简略,但君主的威势却像奔流。因为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作奸犯科,即使隐匿逃亡也不可能免受惩罚,所以罪人莫不请罪伏法。《尚书》说:“凡人自得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讨论如何效法圣王,就知道应该推崇什么;以道义来裁制政事,就知道应该促进什么。知道推崇什么,就会明白应当要什么(政策目标是什么);知道促进什么,就会懂得应当颁布什么政令。法圣王、行道义,乃判断是非的根本,也是事业成败的根源。
周成王周公的主张,没有不听从的,因为他懂得应该推崇什么;桓公对管仲处理国家大事的方法,没有不采用的,因为他懂得应该促进什么;吴国有伍子胥却不能重用,导致国家灭亡,这是背离正道而失去了贤人的缘故。
因此君主推崇圣人就能称王天下,尊重贤人就能称霸诸侯,礼敬贤人就能生存下去,怠慢贤人就会灭亡,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推崇贤人、任用能人,贵贱有等级,亲疏有分别,长幼有次序,这就是先王之道。尚贤使能,则君主尊贵而臣民安宁;贵贱有等,则政令畅行而不泛滥;亲疏有别,则恩惠流布而不悖正道;长幼有序,则事业成功而心情愉快。
04 完美人格
所谓仁,就是爱人;所谓义,就是分清是非;所谓节,就是知道生死之道;所谓忠,就是勤勉认真办事。兼具仁义节忠,就能完全胜任君主之位了;完全胜任却不自以为是,一以贯之自我完善,这就是圣人。不自以为是,天下就没人可以来抢夺君主的位置,君主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占有君位而不以位为尊,因而受到天下人的拥戴。
《诗经》中说:“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