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作者: 霁月霏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0:34 被阅读58次
《白鹿原》读后感

小时候,总是喜欢缠着奶奶讲她的往事。我想,奶奶的一生,一定就像一个宏篇巨著,说不完,也写不完。奶奶总是坐在用自家门口的树木制作的靠背椅上,而我就在奶奶面前蹲下来,双手扶着奶奶的膝盖,静静的听着。她是总是叙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她的回忆,总是像连绵的雨点,断断续续,串不成珠。她的情绪就像是轻风,没有把仇恨和苦难扩大成轰鸣的雷声或凌厉的闪电。奶奶的故事讲完了,我总是求证式的问一句:奶奶,那时候的国民党是不是坏得透顶,而红军则是救世主?奶奶却没有给予我答案。

即使奶奶没有给我的话给出足够的论点与论证,我却认为答案不置可否。

如今奶奶再也不能给我们叙那些往事,世事纷杂,孰是孰非,无需追究。就像现在,谁也不能把自己的往事叙述成篇,谁也不能跳出自己所处的时代给当下作一个定论。

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一个孩子,凭由后来者打扮。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里也说过同样的话,成王败寇,历史只是用来粉饰王者的。尤瓦尔.赫拉利也说过:历史从无正义。

陈老先生是一个冷静的叙述者,我想从奶奶那里听到的故事,都在陈先生的《白鹿原》里找到了答案,他把那个时代里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事情一一铺陈开来,让人不敢相信,却又觉得这就是事实。

《白鹿原》里每一个人物的命运让人觉得不按常理,却又却得理所当然,让人感叹惋息,每个人的命运,看似被自己掌控,实际上都逃不脱时代的裹挟。

朱先生是一个被作者赋予无限力量的人物,他的存在如同《百年孤独》里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基,具有预言的能力,具有无边的智慧,具有圣贤的品德,不与政治沾边,能独善其身,受万民景仰,他所具有的精神品格才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闪耀着智者的光芒。这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但中华民族真的是靠着这份信仰,开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陈先生对于人物的刻画,总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即颂扬,又批判,唯独朱先生,像旗帜,像太阳。

在看到鹿兆鹏执着信仰的共产主义,却在这份信仰里几经沉浮,挫折连连。在看到白灵那么单纯,那么执着地信仰共产主义,却死在共产党肃反的内部政治斗争中。兆海也死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交戈中。还有改邪归正的黑娃,品性刚正,却被狡猾的白孝文篡夺了果实,惨被害死。国民党统治时沉重的苛捐杂税,到了共产党统治也是凌乱的政治斗争,他们为党为民,他们一腔正义,最后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陈先生想告诉读者的是,主宰历史进步的,从来不是政治,而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主人公白嘉轩的身上,就是带着前朝的遗腐气息,却有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刚直正义,他是非善恶分明,以德报怨。抱着祖先流传下来的遗训,世界千变万化,生存和繁衍的信念不变。

文章没有因果循环,没有善恶报应,个人力量对于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粒,不过是螳车挡臂。

陈老先生叙述的态度不褒不贬,不偏不倚,以不运声色之笔铺陈开来一部绮丽的,壮观的画卷,那勤劳,坚毅和陕北汉子,那巍峨壮阔的八百里秦川,尽显读者眼前。

相关文章

  •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高中时候就知道《白鹿原》,毕竟语文课要求熟记的基础知识中就包括牢记文学作品名称、作者以及作者相关...

  • 白鹿原――人活着,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往前看

    抽空整理了一下东西,发现当时看《白鹿原》写了一些感想,都不能算作书评,撑死算个读后感吧。以下为当时所想: 《白鹿原...

  • 白鹿原上

    前两天看完了小说《白鹿原》,今天又把电影给补上了。还看了简书上关于《白鹿原》的读后感,我读完后和大多数人的感...

  •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晴间阴 突然对写读后感有兴趣,还试着写《白鹿原》读后感。 看过一本好书,是很有必要把自己的感想梳理,而...

  • 但行好事

    《白鹿原》读后感时间:2017.4.23~2017.5.7,共计14小时50分钟第二次阅读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

  • 白鹿原读后感

    看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心中感慨万千,从农村历史变迁,人物活动,心理变化,融入抗日,解放,四人帮等历史洪流中。以农...

  • 白鹿原读后感

    叩开“读耕传家”门前的铁环,那个坐落在原上有着四间房屋的白色院子,摆放着白鹿两家先人牌位的嗣堂,嗣堂中间刻着“仁义...

  • 白鹿原读后感

    2017年6月20日 一辈子,为谁活着? 生来就注定会成为族长的白嘉轩,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族人活着,...

  •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是由陕西作家陈忠实于1986年所写,当时正处于开革开放的风潮中,作者写此书意在不要让人们忘了现在好生活的...

  • 《白鹿原》读后感

    用了两个混沌日走马观花的看完了《白鹿原》。继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余华的《活着》,陈老的《白鹿原》又一次震撼了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mh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