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和老公去昌乐接儿子,在车里我跟老公分享了自己昨天写的简书,发现自己语言上的漏洞,说着说着我突然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想到了昨天在群里和秀丽老师的互动。
昨天秀丽老师的文章分析了自己为什么喜欢弱弱的男生?感觉弱弱的男生好控制,让自己有安全感,然后我在后面说我老公属于外表显得特别强壮,但内在给人非常大的安全感的男人。秀丽老师回复我,你这是在拉仇恨吗?

还记得前段时间,聊城心理实操课的群里大家相约读《基础知识》,先交1000元的保障金,每天读一节的返保障金,不读的扣保障金,然后我在后面说我不用交钱也能坚持读书。
和老公分析我这样说是为什么?为了显示自己能?自己幸福?自己足够好?还是……那我这样说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体验到优越感?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认可与表扬?为了证明自己足够好?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够好,足够好的人是不用证明的,比如马云不用到处说自己是有钱人,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到处显摆自己有钱的人,实际上内在是没有钱的。
想起来原来李克富老师曾经讲过的假设→理论→实践的命题,比如大夫的理论假设前提是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病人,从病人的描述和他掌握的理论知识,诊断他得了一个什么样的病,然后去治疗他的病,如果没有治疗好他的病,就会回到理论中再去分析,而没有想过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是真的病人还是在装病。如果一个人座在大夫面前装病,无论这个大夫的医术多么高超,他都不会诊断出来。
我的理论假设是我是一个足够好的人,当我做的不够好时,我就会非常的痛苦、难受,我就会用各种行为掩饰、隐藏,实际上是自己的前提假设错误了,现在我要调整自己的前提假设,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
我就是一个不够好的人,当我接纳了自己的不够好、自己的不完美,我也就开始慢慢的走向足够好、足够完美的路上。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眼中有眼泪涌出,我不知道此刻的眼泪代表什么?或许是委屈,或许是接纳自己不够好后的欣慰,又或许是放过自己后的开心,不管是什么,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