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记得那年初相识,也在风雨中。常耕对咏航戏谑为“韭菜地里的爱情”。
又是一年的春分来临,转眼,常耕与咏航也是奔五的人啦,回想这桩上天注定军婚,漫长岁月咱俩的爱情字典里似乎没有浪漫,唯有温情。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工作稳定,精力充沛,也该完成老妈的夙愿,远离虚无缥缈的纸上谈兵,成个家,生个娃,哄哄为自己辛劳一辈子的母亲大人开开心了。
于是,在单位热心人士的出谋划策下,由媒人出面牵线,在一个月朗星稀初夏的夜晚,俺与她相见于她同事的家中。传统的见面方式,让两个年轻人的心多了一份信任,也就十分钟的工夫,她的落落大方朴实端庄欲语还羞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估计俺的赤诚相见忠厚老实表里如一也弥补了自己其貌不扬海拔不够的缺陷,她在见面后不久的回话中也答应继续交往看看。爱情的魔力是空前的,很遗憾当时没有将那些憧憬和期待写成心情日记,如果不是忙于千头万绪的工作,我想,那些发自肺腑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肯定会像散文诗一般优美,必将成为最珍贵的美好情感的见证。
媳妇的家里,结婚前有几分韭菜地,好一段时间,俺们每天早上结伴去掐韭菜苔,那是彼此感觉最温馨的时刻。或薄或浓的雾气给七月份的韭菜地里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俺想起了一句歌词“雾里看花”,隐约中青春靓丽的心仪的那个她胜过七仙女,心上人那娇美的身材,高挑的个儿加上柔声细语的话儿更让俺赏心悦目,有点魂不守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俺们手牵手走在打着露水的地埂上,说着自己差点将韭菜误认为家乡麦苗的笑话,一边弯腰掐着长势喜人嫩嫩的韭菜苔,一边你一言我一语轻松的对话,不一会,一把一把的韭菜苔在媳妇的芊芊玉手的整理下乖巧听话,整齐划一地摆放在篮子里,一对准夫妻,双双把家还。那是多么令人留恋的幸福时光!那时真的搞不明白,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呢?
俺记忆中恋爱阶段的媳妇很能吃苦耐劳,除了上班还适时帮助家里分担家务。她服装专业毕业后放弃了留在青岛发展的大好机会,恋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诸城,在当时的百货批发公司服装厂上班,三班倒,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的,实在不容易。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要没事就去接她下班,搞得她厂里的女工没有一个不认识俺的,特别是她厂里有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女工与她重名,闹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接错人的大笑话,在姐妹中传为经典佳话。就这样,我们业余时间大多泡在韭菜地里,春去秋来,小小的韭菜地里,留下了俺们坚实的足迹,俺们一起扬过沙(割韭菜时地里不粘)、割过韭菜(头茬价格最高)、掐过韭菜苔、挖过韭菜根,冬天为韭菜盖过地膜,为夜晚保温盖过草垫子,为白天晒太阳掀开草垫,不厌其烦,看着韭菜在咱们的精心呵护之下换来了好收成,得到岳父母的夸奖,咱俩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年,韭菜地里的爱情成熟了,瓜熟蒂落,俺们水到渠成地走进了婚姻殿堂,没有过多的物质准备,但是有国营照相馆的如愿以偿的完美婚纱照,记录着我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结婚后,由于城中村建设的规划调整,她家仅有的韭菜地变成了现代化厂房,韭菜地里的劳作场景也成为了永久的历史,但在俺们的心里,有一块咱俩共同的自留地,在不老爱情的滋润下,韭菜碧绿,苔儿鲜嫩,韭菜花儿开得正欢……
当年,咱们的爱情不懂浪漫,虽然没有过所谓的七夕东方情人节,更不用说西方的“2.14”情人节,但是二十一年的漫长婚姻历程,无不显示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甜蜜如斯,婚姻,固若金汤。
今日,常耕与咏航子女健康成长,高考在即,信心百倍,在春分时节里,家庭和美相亲相爱的恩爱夫妻也不忘与时俱进一下,同沐爱河,互诉衷肠!
常耕矢志不渝于蓝天,长空铸剑,壮志豪情,建功立业;咏航温柔贤惠地相夫教子于部队家属区,不当红花,宁为绿叶。看着部队建设蒸蒸日上,营区也变得越来越美,像花园一样,当年空军营房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驻地机场举行,让这座小城焕发出蓬勃生机,喜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空军蓝,取经学艺。借此东风,高大的银杏树,在内外场的道理两旁深植,如扇杏叶密密匝匝,夏绿秋黄,点缀在花园营区,很是养眼。常耕不由想起自己记录的夫妻共游临沂生生园银杏丛生林后,慕名参观定林寺银杏王的文章——
在一个初寒乍暖的冬日,细雨霏霏的下午 ,刚游览完临沂银杏林,大家马不停蹄兴致不减地向有着天下银杏第一树的定林寺进发 。我们乘坐的大巴从临沂至日照莒县浮来山镇,在刻着“浮来山”三个大字的做工考究的山门前“嘎”的一声停了下来,定睛一看,大气的山门里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笔直地呈至少十五度角的坡度向上延伸。在门口排队购票,急速前行,在轻柔雨雾之中,仰望几百米外路的尽头耸立着一排飞檐仿古近似牌坊的建筑,走近才知道这是进入4A级风景区的唯一通道——检票口。LEG电子屏打着欢迎游客的广告,滚动显示着小雨气温等天气实况,这种服务还是蛮温馨的,对远道慕名纷至瞻仰拜会千年银杏王的客人来说,是一种贴心的服务。浮来山,我们不识三峰真面目,老天似乎故弄玄虚,不愿一露真颜 ,极尽神秘,难道想给初来乍到的我们来个下马威不成?
自古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说,人生丰富,跌宕起伏不过百年,一代伟人毛润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群众神化为万寿无疆, 亦感叹人生不过自信三百年而已。而银杏树王,经历三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岿然不动,与山齐寿,令人仰慕崇拜,实乃当之无愧。猴有猴王,树有树王,人亦有人杰,妖亦有妖精。大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处,争强逞能是本性, 独有千年银杏,不娇不宠,荣辱不惊,惯看风花雪月,淡然世间苦乐。斗转星移,寒暑更替,浮来山的银杏树王穿越时空,从三千五百年前的远古走来,以她粗壮健硕的树干 ,枝繁叶茂的顽强的生命力,荣获举世无双的银杏王桂冠,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昭示一代又一代前来顶礼膜拜者以生生不息的启示。
初冬,加上阴雨的天气,若是往常游玩,心中肯定徘徊阴霾,是久遣不去的。 而这次我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只因心存崇敬 ,奔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东晋定林寺中的古树而来,想着上午目睹的临沂丛生银杏林的壮观与神奇,步行之快不觉已经达到健步如飞的状态了。
我们没带导游,因游人众多,总有游客随团而来,故又叫不缺导游。定林寺分前中后三院,偌大的佛教奉为圣树的银杏王就在前院中央伫立,这棵参天古木占去了大半个开阔庭院。红红的祈福红绸布条层层叠叠拴满了杏树的红得发紫的典雅护栏,增添了祈福胜地的尊贵与庄穆。一名女导游带着耳麦的解说详尽而清晰地传入耳朵,关于树下的鲁公与莒子结盟、古树传声、七抱八揸一媳妇这种瞎子丈量树干之粗趣闻等传说轶事,还有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史学泰斗刘勰的校经楼,无不与这棵长生不老,亘古孑遗的古银杏息息相关。才高八斗的刘勰因何终生未娶 ,未有考证,我能否理解为他治学之专,潜心学问呢?试想,庭院深深,享浮来之山和定林之幽,秉烛夜读笔耕不辍,沐杏树之灵气,悟古树之精魂,与其朝夕相处日夜为伴的人,他能不聪慧灵通文思泉涌吗?
天下银杏第一树王,在初冬的下午,尽展其近乎完美的风姿,金黄的银杏叶有了细雨的滋润,透着清亮,素净与高雅。据资料, 此树王高不过24.7米,径围却达15.7米,因树梢并不高,可有效规避雷电袭击破坏,自古有树大招风一说,银杏略藏锋芒,或许正 是其大智若愚之举,高明之处。联系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多少恃才傲物之人,争强好胜锋芒毕露,最终又有几人能左右逢源成就霸业?若这些胸有宏伟志向的能人,审时度势学一学银杏淡泊明志,不求其高,但求根深,或许就能实现他们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也许有人说,有活化石美誉银杏树王, 代表健康长寿,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的传说众所周知,地利亦名副其实,浮来峰、佛来峰和飞来峰三峰分三面环形保卫古树,遮风挡雨,定林寺在山涧中段,寺中树王虽处北方却雨水充沛, 肥沃根系,它能不闻达吗?人和更好理解, 改朝换代中的人,无不仰树王之高深,树冠之恢宏,欣赏春之可爱嫩芽,夏之浓荫蔽日 ,秋之满地金黄,冬之刚毅坚强,一年四季 ,风景各异,自有千秋。由此,历史上高僧名士黎民百姓无不对银杏树王关怀倍至,爱护有加,一枝一叶总关情,毫发未损度千载 。印度有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佛教圣地于是广植菩提树以纪念,因亚热带与热带的菩提不适宜北方植种,高僧与佛门弟子便以耐寒银杏替代菩提,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山齐寿与日争辉的银杏光耀佛门古寺,香火更盛。 千年古刹定林寺的银杏树王成为融佛、道与儒家三家传统文化精神的圣树,国内外实属罕见。定林寺之所以声名远播美名久扬,院中这棵世界之最的银杏树王,应该功不可没。
混在争相留影的全国各地的游客之中,我不觉感概自己作为生命个体,几乎渺小到了无依无助的地步。在树枝掩映的庭院,置身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走不出来自大树的恩宠,她像极了母亲对孩子的包容庇护,无微不至,贴心入心。无论你襁褓之幼或风华正茂,还是耄耋之年,在古树面前,你永远只是一个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因为古树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人间的兴衰成败,一切,无与伦比。不敢想象,这棵古老的银杏树王不知是哪位先贤亲手根植,根及千尺,历经千年,却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我敢肯定植树之人绝非传说中的东海龙太子,而是早慧的古人, 智慧的化身,他或许没有点石为金的魔杖, 却有一诺千金的诚信。浩荡三千五百年,沧海桑田,树王究竟接待过多少古今中外的人,只有老天知道。突发奇想,若植树之初便有一监控探头匿藏树冠,调取视频回放,穿越古今的历史洪流,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朝代不同心态各异 ,但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共同点,那就是赡树祈福,虔诚许愿,芸芸众生,或富甲天下或为官一方或贫困潦倒或平庸一生,无论时运不济碌碌无为者还是顺风顺水青史留名者,无不景仰树王之神圣,圣树圣果,天赐平安,树赐万福。可以预见,来过或未来过的人,历尽人世风云浮华,终将化作尘埃,若初冬黄色的银杏之叶,扇叶长柄,可爱可怜,无助飘零,悄无声息,入土为泥。生命不可轮回,精神却可不朽。
天缘合一的天下银杏第一树王让人钦佩, 位于庭院一侧的香火鼎盛起来,我知道,焚香的善男信女心中的夙愿无非关乎亲人等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的升达平安与福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美满了,社会这个肌体也就和谐健康了,一如身边这棵生生不息的银杏树王,静看历史变迁,茁壮旺盛,万古长青,生机无限。
作别前院的银杏树王,我们继续往纵深游览,经一圆形拱门后,一片修竹青翠养眼, 攀爬数级台阶,另一棵银杏高出红墙内外数丈,黄叶擎天,颇为壮观。据讲解员介绍, 这棵银杏树龄也逾千年,较之三千五百年的银杏树王,它的看点是树干分体,粗中细三种,独成一家,有爷爷、儿子和孙子之说。 大家绕圈观看却无法探知究竟,于是,导游小姐诙谐地预言,说不定,等大家两千年再来此地一游,这些紧密相连的树干会长成一体的。此话一出,众人愕然,两千年?同游的兄弟姐妹们,咱得好好活啊,活在当下积善行德,说不定自己真能像银杏树一样长生不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