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一些女作家的小说来看,都是有烟火气的人,常常让我半夜笑出声来。
跟男作家相比,多数女作家没有江湖梦,没有改变世界的大志向,她们想要的非常具体。
她们都愿意用文字记录生活,并不断探索什么才是最好的样子,怎么才能把日子过好。
这种探讨,常常具体到一草一木,一蔬一饭,一人一狗。
1
毛利:文艺女青年也有虚荣心
毛利是我学生时代买杂志就常常看到的作者,印象中的她十足文艺范儿,常在不同城市晃着,顺便把稿子写了,逍遥自在。
如今她和丈夫儿子住在上海郊区,远离闹市,公众号几乎保持了一天一更的频率,用一种燃烧生命的方式在写作。
她把丈夫称为“小陈”,小陈今年辞去工作开始当全职爸爸了,毛利给他开了23500块的月工资,据说他操持家庭剁起手来比女生还疯狂。
对于老公当全职煮夫这件事,看得出来毛利是满意的,她说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忙碌,孩子时时刻刻有老爸陪伴,老公也找到了喜欢的工作。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本来以为毛利写的小说,也像她一样充满实用主义和文青气质,结果那本讲轻熟女的《我在30岁的第一年》看完,想说,好吧,原来大家都逃不过虚荣。
我喜欢她对亦舒那句“输赢不重要,最重要是姿态好看”的反驳:
你自己的感觉不重要,但是,赢很重要。中年就是个势利鬼横行的世界,除非你赢,不然做什么都可笑。
书里关于大上海职业女性的日常,有两段特别有意思。
有一幕是关于,女主的同事们如何发现了老总的出轨对象:
有个精明的女同事,发现了徐总的外遇对象,一个在行政处开着现代车的女人,忽然背了一只香奈儿上班。
现代社会看似疏离,其实人与人之间根本毫无秘密可言。
一个开现代车的女人,意味着她嫁了一个平凡的老公,或许可以趁出差的工夫,买个LV或者Gucci,但香奈儿有点过了。
虽然这年头A货包包横行,可一个资深女白领,对真货还是A货的鉴别,强过一场亲子鉴定。
什么?就一个香奈儿,就被发现出轨了?
刺激吧。
还有一段是女主在餐厅,发现刚分手的前男友跟另一个女人在约会,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刻到街上抓一个更高更帅看上去更有钱的人,挽着他胳膊亮个像,好给自己挽尊。
结果跑到街上扫了几眼,悲哀地发现“大部分男人都穿着灰扑扑的大衣,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他们大概认为打扮只属于不学无术的女人,何必耗费那个苦心?”
最后只好找闺蜜江湖救急,让她派来手下的小鲜肉过来演新男友,小鲜肉还带来了闺蜜的Burberry大衣。
女主瞬间斗志昂扬,心里马上发了个誓:
下一个冬天来临前,务必去买一件贵大衣,果然两万多的衣服,披在身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对于一个时刻需要单打独斗的女人,没什么比战衣更值得投入了。
哈哈,女人嘛,一会儿被物欲所累,一会儿又被物质拯救。
突然理解了樊胜美为啥穷得吃泡面了,被老家催款的电话弄哭了,还是要穿着一身MAXMARA的大衣。
那不光是用来钓金龟婿的装备,那代表了她的心气儿啊。
有好装备在,就有“我值得好生活”的一口气始终吊着,才有力气迎接当头一棒。
2
黄佟佟:亲手重建自己的生活
坊间传闻,黄佟佟靠写作,赚了好几套房子,但她说是两套,其中有一套完全属于她自己,家人免进,那是她专门写作和招待朋友的去处。
有了这套“小公馆”的过程,被她专门写成了一本《我必须亲手重建我的生活》。
这本书让你相信,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一个房子并亲手布置,可以让一个人真正重新成长一遍。
女人和他们的房子,具有某种极其微妙的联系,一旦女人拥有自己的房子,他就会变得无所畏惧。
而更有意思的是,仅仅就是在得到它的过程里,你也会收获无限的力量,因为在建设自己宫殿的艰难跋涉,你会慢慢变成了更有力量的人,你的眼光更敏锐,你的内心更坦荡。
书的序言里她说,我是个没有审美的70后,我的童年生活里,几乎没有一点关于美这件事的启蒙。
一切以实用主义为唯一导向,养了母鸡是生蛋的,公鸡是打鸣的,狗是护院子的,而猫必须抓老鼠。
小时候看到雨中颤抖的桃花,腹内绞动,问身边的大人那是什么,他们木着脸说:那是结桃子的,不要去碰,树上全是桃胶……
所以人生变好的标志就是,你开始要一些没用的东西。
她的朋友说,如果到了一个人的家里,看到墙上一幅画也没有,柜子里一本书也没有,就会本能地觉得此人不可交。
我看了吓一跳,马上环顾我家,好吧,墙上的画是我自己学油画的时候亲手画的,写字台上方戳了很多我在各国旅行买的明信片,书倒是不少,虽然很多还没来得及看。
总算是勉强过关了,不算不可交之人,但还是任重而道远。
毕竟好艺术家的作品,除了价格昂贵,还需要极高的品味才能欣赏和获取。日本的美学老师加藤惠美子有句名言,只购置美的东西,只要有此决心,东西就会减少。
黄佟佟说,把每一天过好的秘籍是,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的家里,触目所及,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人,一看到他们就会让我心情很好,一看到他们就会让我觉得人间尚有希望。
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爱一切美的东西。
黄佟佟从湖南小城到了广州,从一个小地方普通女孩到出了几本书的作家,期间采访过许多人,去过许多地方,这一切让她终于可以亲手重建自己的生活。
有人问阿城,为什么要不停的去看好的东西?
阿城想了半天说,为了见识,就是当你见惯了好东西,不好,甚至不太好的东西,自然就能一眼知道,装腔作势的东西绝对入不了你的法眼。
这话,对人对事对物,其实都能成立。
看多了粗制滥造的物品,并不能形成好品味;交多了渣男渣女,不见得更能分辨出好人。
真正的好人好物,是相处过才会清清楚楚知道那好处的。
3
亦舒:当亦舒女郎没有用,非要像她本人那么努力才行
作为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女作家,师太到现在还在影响这一代女子图鉴。
神奇的是,她笔下三四十年前的香港,无论工作和物价水平,还是年轻女孩进入职场的热情,对高帅富争夺之激烈,读来都与今天内地许多大城市的现状相近。
多看几本她的作品,大概就能摸出亦舒女郎的面貌:
永远穿白衣,因为白色衣衫必须穿一次洗一次烫一次。看似最简单的样貌,其实最需要打起精神维护。
住着阳台有海景的小公寓,大大的玻璃瓶里摆大束白色香花,手腕上一只薄薄的金表,说话做事简洁利落。
想躲起来的时候,可以随时开着莲花跑车一个人沿着海岸线飞驰。
黄佟佟专门计算过,要过上这样的生活,至少年入百万。
可亦舒笔下女主角,通常不是在大机构当职员,杀出一条血路,再当上高管拿高薪的。
她们当然有丰富的内蕴,可好生活需要的钱,师太总是安排她们要么本人就是大小姐,要么交了富商男友,要么当上女明星,或者意外继承了大笔遗产……
有人说她看不起白领,言语间瞧不上几十年在中环格子间里做事,那太苦了,还消耗健康与颜值,不值当。
可转念一想,要二三十岁的女孩子就过上好日子,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传统路子,确实难度过大,必须弯道超车。
她心目中关于有钱的好处,或者说奋斗目标,不是前呼后拥,而是不必抛头露面,拥有隐姓埋名不被打扰的特权。
有人笑她,写了几百部教都市女孩怎么打拼怎么谈恋爱的作品,懂得各种名牌的好处,看着见识非凡,最后自己不过是嫁了一个普通教授,跑去加拿大隐居起来了。
非也,其实亦舒小说里那些最讨人喜欢的人物,不是什么创业能人,祖传二代,恰恰是那个叫“家明”的纯朗男青年。
家明往往做一份建筑师、律师、教授之类的中产工作,十分专业,为人处世如衣着品味一样低调且可靠。
中年以后,师太其实过上了她笔下的生活,隐姓埋名,身边有一个家明。
有女孩问,是不是我像亦舒女郎那样生活,养出好品位、潇洒自在,就能拥有一个有品质的人生?
这些恐怕只是表面,事实是非要像她那样奋斗,才有机会。
比起她笔下那些要靠家明才能逃出格子间当太太的女人,她本人用大半生去挣一个圆满结局的历程,才更加励志。
倪匡和亦舒兄妹俩可能是香港最高产的作者,哥哥倪匡,一生写了468部小说,外加35个电影剧本,偶尔还帮金庸代笔。
哥哥平均日产1万多字,妹妹也不输,在干着白领工作期间,照样可以早上五点起来,写完稿子再出门上班。
哪有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会是容易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