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年北宋亡国,宋钦宗赵桓和他老爹宋徽宗赵佶被俘。虽说这国是亡在宋钦宗的手里,但众所周知赵恒才刚刚继位两年,朝廷已去大势,北宋真正的亡国之君是宋徽宗赵佶。
要说这位皇帝坏,倒也不是什么暴君,只是太能玩了。《水浒传》这么评价赵佶:「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这么一位顽主,能把一个GDP占当时全球80%的巨无霸国家治理好,那才是怪事。
这么一位浪荡公子,当年继位的时候,就没有人提出反对吗?
还真有,提出反对的还是当时的宰相章惇。有句历史上很有名的话就是章惇说的:「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轻佻」一词,妙至毫巅。
但为什么章惇的提议没有受到重视呢?这还有这么一段事儿。
赵佶是从他的哥哥宋哲宗手里继位的,这哲宗没出息,到死都没留下儿子,只留下五个弟弟来继位。
当时的太后姓向,由她来主持探讨哪一位弟弟来继宋哲宗的皇位。这位向太后不是死去的哲宗的生母,这五位候选继承人里面,也没有向太后的亲生儿子。
宰相章惇这时候就站出来说,「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
这简王排行老十三,和哲宗一样是朱太妃生的,向太后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先后两位皇帝都是朱太妃生的,那以后我这皇太后还怎么做啊?
于是她就说,章惇你这话什么意思?这些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
章惇被噎的没话说,想了想,又说,「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申王是这五位皇子中年纪最大的,可惜这位申王患有眼疾,看不清东西。这一提议很快又被否定了。
向太后说,这两位不行,按照长幼只序,往下排那就是十一子端王了吧,你们看这位端王赵佶怎么样啊?
章惇有识帝之才,心里清楚的很,这端王一天到晚的画画泡妞,哪儿是当皇帝的料啊!我怕就怕太后提议立他,太后还就真提议立他。
章惇跟向太后当堂争执起来,气急败坏之下,章惇喊出了那句让他日后被贬死外地的话:「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可把太后气坏了,你说立谁就立谁,我提议谁你否定谁,反了?众臣见太后跟章惇火了,也纷纷落井下石。
枢密使曾布早就想顶替章惇的位置,见他在宰相这把椅子上坐了六年,也该下来歇歇了,于是他站出来朝章惇说道:「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
「居心何在」这种帽子一旦扣到头上,那可是任谁也没法再往下辩驳讨论的了。章惇哑口无言,申王赵佶就这么当上了大宋的皇帝,踢着球喝着小酒,把大宋这架马车开向毁灭的深渊。
2.
你看,在赵佶继位这件事上,向太后和曾布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章惇虽本是贪官,却至少在赵佶不能继位的事情上保持着一颗公心。况且人都不瞎,「端王轻佻」这种事是个人就看得出来。但被这二位一先一后的指责「你说这话什么意思」的时候,章惇竟无言以对,愣是败下阵来。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甚是有着无穷的魔力。
夫妻讨论长假去哪里旅游,丈夫提议去香港,妻子提议去夏威夷。本应互相提出想法,讨论得失,但只要这时候妻子来上这么一句:「你什么意思?我就配在香港买点挎包是不是?」讨论马上终止,要么进入另一段毫无意义的争吵,要么老老实实去夏威夷。
公司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老员工建议向海外发展,新员工建议做好本土业务,老员工只要来一句:「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是不是觉得公司没能力发展海外业务,容不下你们啊?」新员工憋得满脸通红,若不想吵架,也只能低头闭嘴。
这么几个字的一句话,能够成为理性讨论的休止符,立即中断当前的全部逻辑分析,把谈话带进另一段非理性又无意义的争吵之中,或是干脆由于被指责的一方哑口无言而马上告终。
这句话成为了所有暗藏私心者先下手为强的杀手锏,成为了所有自知道理讲不通的人一撑就开的保护伞。此话一出,管你还有多少道理,先把你的道德问题说清楚了再说。
3.
道德批判是所有理性探讨的杀灭剂。它高于理性,先到者为王;它反对理性,无私者为大。
每天高喊举国打到台湾去、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键盘侠们,口里说的最多的就是这种充满道德高尚感的话。他们遵循的道德亦不是当代人文主义所赞同的人人平等、尊重每个人私欲和隐私的规则,而是祖宗传下来的传统道德准则。
比如年轻人一定得给老人让座,否则就是畜生;比如女性不可花枝招展,否则遭遇猥亵强奸就是勾引活该;比如单身明星不可传出绯闻,否则理应遗臭万年。
总之一句话,人必须无私,为私图利者,该杀。
然而自私是藏在基因里的活命法宝,不为私者,早已被自然淘汰。明明人人都是为了自己好,那大家摆事实讲道理,怎么在保证自己好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也就是最理性的表达了。
但很多人不认为这样,他们觉得道德的制高点是越早占领越好,越是赶快揭露对方可耻的私心,越是尽早让对话转移到对对方的批判中去,也就让自己的私心得到最大的保障。
毕竟,被人指责「你这是什么意思」的人,忙不迭辩解自己并无图私的动机,哪还得暇去揭露指责者桌子底下藏着的小九九呢?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指责者智商和道德的双重优越性,我比你有道德,所以我能看出来你话里藏机,我比你聪明,所以我比你先看出来对方话里藏机。
话说到这份上,就没得聊了。
4.
正如同章惇提出端王轻佻被人扣了帽子,自己的建议完全无法再被重视一样,很多有意义、有好处的意见,本应越辩越明得到多数人认可,最终达成团体利益的最大化,却由于这种道德上的责难被扼杀在摇篮里,甚至导致朋友绝交、同事反目。
所以无论是家庭、朋友、小团体还是公司部门,最应该避免的,就是这种道德上的责问。
要避免也不难,四个字就能解决:就事论事。
首先,大家要公认一个事,那就是人都有私心。所有人都表现的大公无私的场合,是最容易萌生道德指责的。
公司骨干商量注册地选址,每个人提出意见的时候,就不用避讳「我希望公司能离自己家近一些」的想法,大家都提出来这一点,彼此消减,这个希望反倒成了不那么疙疙瘩瘩的小事。「公司在整个城市中选哪个地方比较好」这么一个比较宽泛的讨论,也就名正言顺的变成「公司选址,在尽量离大多数人近一些的前提下,选一个对业务发展比较好的地方」这样一个命题,既消减了人们的私心对讨论的影响,又缩小了公司选址的范围,这个讨论就离结论前进了一步。
第二,提出建议的人把话说清楚,不要模棱两可,提出反对的人也只对其观点本身——而不是个人——发表意见。
公司选拔管理层,支持某位领导的员工可以上来就摆明立场,我和这位候选人私交很好,大家都清楚,但今天我只说他的优点,且不说那些勤勉忠孝虚头巴脑的东西,捡实实在在的说。反对的人,也不必抓住对方与这位候选人私交很好的事大谈特谈,只提出这个人的缺点。优点缺点摆在桌子上,能否胜任自是能说得清楚。
第三,私利与公利有矛盾的时候,提出补偿需求,而不是拐弯抹角的影响讨论主题。
还是上面公司选址的例子,最终地址离大多数人比较近,那少数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揪着公司的选址问题不放,还继续提出哪里哪里对公司发展更好的言论,而是痛痛快快的提出,这地方不错,不过离我家太远,出于公平原因,能否我每个月多享受200元的交通补助?不属于当前问题的需求,就在下一个话题提出补偿,这样讨论才能尽快一步步推进,达成相互妥协的结果。
只有每个人的私心都能够摆在桌子上,每个人为集体考虑的公心才显得足够真诚。这种用「就事论事」的精神来对抗彼此猜疑、揭露私心的方法,会让一个团体中的每个人不断增强对彼此的信任,不怕提出意见,减少无谓的争吵所耽误的时间,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而回归根本,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遵循这种就事论事的基本规则,哪怕有一个人不遵循它,转而去寻找道德的尚方宝剑,都会很快将整个群体拖入彼此指责的循环之中。
毕竟,给人挑道德的毛病,比摆事实讲道理要轻松的多。
最后用一个小段子结束讨论,留给众位看官玩味,这中国人对「意思」这个词的发挥,当真是到了三体人花上一万年也参不透的地步。
贪官拿着奸商塞给他的一叠钞票,满脸惊怒的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
奸商:「嘿嘿,没什么意思,就意思意思。」
贪官:「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奸商:「小意思,小意思。」
贪官:「你这人有点意思。」
奸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贪官:「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奸商:「哪里哪里,是我不好意思。」
网友评论